01、范妍成了富國基金的“帶貨達人”
近日,富國基金旗下產品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整體基金管理規模從2024年年末的10648億元,微降至10632億元。
雖然規模變化不大,但具體到產品類別中,變化就顯現出來了。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降至3833億元,較去年末縮水235億元。而股票型基金卻從1593億元上升至1796億元,產品數量也增長了7只,達到133只。此外,混合型基金規模也有所增長。
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背后,公司“流量選手”范妍管理的富國穩健增長混合基金值得關注。這是一只成立于2021年4月的偏股混合型基金。
業績報告顯示,該基金過去三個月凈值增長率A類為5.06%,C類為4.91%,遠高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A類和C類的0.39%。
而把時間周期拉長,過去六個月和過去一年,富國穩健增長混合A和富國穩健增長混合C的凈值增長率都只維持在2%~4%水平之間,過去三年,兩者的凈值增長率更是只有-16.34%和-17.83%。
除了基金凈值回歸增長趨勢,該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在最近半年實現爆發式增長。
范妍是2024年10月10日開始管理該基金的。2024年第二季度,該基金規模為5.09億元,份額為8.16億份。
但到了第四季度,富國穩健增長混合異軍突起。年末規模、份額增長至34.09億元和52.79億份。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規模更是驟升至74.61億元,份額突破110億份。
從持有人結構看,不少機構買了范妍的基金,富國穩健增長混合在2024年報中機構持有人比例達到72.28%。
可以說,范妍以一己之力,把富國穩健增長混合從不起眼的小基金“拉扯”大了,妥妥的“帶貨達人”。
資產配置上,《財經天下》查詢Wind數據看到,截至第一季度末,富國穩健增長混合中,股票資產占凈值比例為87.97%,較上期增加1.44%。股票行業配置上,制造業占凈值比例為68.98%,是絕對的主力軍。此外,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凈值比例為4.57%,其余行業占比均不超過3%。
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寧德時代、三花智控、招商蛇口、海螺水泥、震裕科技、海大集團、神火股份、天山鋁業、保利發展、禾望電氣。
較去年末新增了三花智控(家電行業)、震裕科技(專用設備制造業)、神火股份(有色金屬業)、禾望電氣(風電設備業)幾只股票。
范妍在講到基金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時表示,第一季度其跟蹤的絕大部分經濟數據好于或者符合之前的市場預期,因此并沒有調整之前周期性行業的配置,除了第四季度地產、水泥、有色、化工、工程機械等行業配置外,3月份還陸續增加了重卡和鋼鐵的配置。
她還稱,“需要警惕的是,第二季度補貼效應會不會逐步減弱影響耐用品消費”。
02、頻繁挖人,富國基金會變好嗎?
范妍在業內,擁有“白富美”基金經理的稱號。
她是復旦大學管理學碩士,有著十余年的工作經歷。曾任興業證券助理策略分析師、安信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工銀瑞信策略分析師、圓信永豐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權益總監、副總經理。
其中,在圓信永豐的工作經歷,是范妍和公司共同成長的十年。2014年她加入圓信永豐,2024年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而離任。
離任前,范妍管有8只基金產品,除圓信永豐強化收益這只債基外,其他皆為主動權益基金,基金管理規模在2023年末高達170億元,占圓信永豐非貨基金規模的一半左右,占公司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的近九成。
而8只基金中,有2只任職回報超過100%。尤其以管理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表現最為突出,該基金曾在2020年大賺87.89%,從2015年10月28日至2024年4月2日的任職回報為188.84%。
范妍被業界所熟知,除了她是百億級別的績優基金經理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興證全球基金“一哥”謝治宇的妻子。謝治宇是興證全球基金的副總經理兼研究部總監、國際業務部總監、基金經理。巔峰時的2021年末,其管理規模曾達到963億元,截至目前管理規模也有397.12億元。
這對“明星夫妻檔”工作狀態都很穩定,謝治宇2008年至今都沒離開過興證全球基金。范妍正式從事基金投資后,十年時間只在圓信永豐工作。她的離開,使得圓信永豐痛失大將,而富國基金喜迎“白富美”。
看起來,范妍在富國基金過得如魚得水。2024年5月,她加入富國基金,10月起任資深權益基金經理,目前已經是富國基金權益投資部權益投資總監。
事實上,富國基金挖來范妍大有目的。
作為成立于1999年的“老十家”公募基金之一,2021年是富國基金的業績巔峰,當年公司營業收入高達83.06億元,凈利潤更是達到了25.64億元。
▲富國基金近年來的凈利潤情況
但此后幾年,富國基金業績連降。2024年,營收降到64.05億元,凈利潤為17.51億元,凈利潤三年時間蒸發三成。
究其原因,富國基金原有一些知名基金經理的業績面臨挑戰。比如公司“常青樹”朱少醒,長年管理著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基金,2020年大賺72億元,自此便走向下坡路。
2021年,該基金微虧3.18億元,2022年巨虧90.74億元,2023年再虧29.05億元。
▲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基金2021年至2023年業績情況
還有“消費女神”王園園所管理的富國價值創造,2021年至2023年合計虧損額也達22.5億元。
再比如被當作“成長股獵手”培養的李元博,其代表產品富國高新技術產業混合累計收益率一度接近200%,而李元博的基金總管理規模曾一度接近360億元。
而自此之后,其無論是在管規模和基金業績,都一路縮減,以致于2024年11月,富國基金接連發布兩個公告,解聘李元博在富國科技創新、富國創新趨勢兩個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截至目前,李元博手里還只剩2只產品,規模32.98億元。
為了挽救業績,富國基金近幾年頻頻挖人,包括圓信永豐的范妍、中銀證券的白冰洋(目前規模7.38億元)、中信保誠的張弘(目前規模20.69億元)等。
需要指出的是,富國基金一直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見長,有著“權益大廠”之稱。2022年初,公司還曾制作了一個名為《富國權益中生代》的基金經理宣傳視頻,視頻中,24位知名基金經理被分為價值組、成長組、穩健組、行業組、海外組。這些基金經理業績出色,與朱少醒等老將組成令人艷羨的“老少配”。
而前述被挖的人多是具有權益類經驗的基金經理,這被視為富國基金重振旗鼓的重要信號。
短期看,一系列挖人動作確實提升了團隊聲量。但從目前來看,新基金經理的產品規模普遍不大,他們能否真正扛起富國基金的權益投資重任,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富國基金旗下的138只股票型基金中,76只成立以來為正收益,另有62只呈現虧損狀態,虧損最大的一只為-54.64%。
(作者 |陳大壯,編輯 |朗明,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