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春日的山陽縣兩嶺鎮劉莊村,千畝連翹花海隨風搖曳,金黃的花朵不僅裝點了秦嶺山色,更承載著村民的“致富密碼”。
在劉莊村中藥材示范基地,種植大戶吳傳德正忙著為新栽的連翹苗培土:“去年我家連翹畝產值超5000元,加上務工收入,這日子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位與連翹結緣5年的“土專家”,見證了“小黃花”變“黃金果”的蝶變。這幾年,連翹鮮果收購價最高每公斤40元,畝均收益較傳統作物翻兩番。今年開春,吳傳德又領回政府免費提供的苗木,將種植規模擴大至40畝。“從選苗到養護,農技員全程把關,咱只管甩開膀子干!”他擦拭著額頭的汗珠說。
如今,劉莊村的連翹種植已成規模,村民紛紛效仿,昔日荒山變成“金山”。
在竹園村垣下組,村民吳德軍在連翹林間查看黃芪長勢。5年前,吳德軍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試水種植,如今已發展了4畝。他每年還培育1200多株幼苗,通過出售幼株增加收益。同時,他還在連翹田里套種黃芪,收益也相當可觀。
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流嶺腹地,連翹產業正星火燎原。兩嶺鎮鎮長劉百順介紹,全鎮今春新增種植500多畝,累計規模突破2200畝,15萬株連翹讓900多戶家庭捧上“生態飯碗”。更可喜的是,大部分種植戶為留守家庭,守著家門掙票子,顧老看小兩不誤成為現實。
科技賦能讓“青山變現”有了新路徑。縣農技專家定期開設“田間課堂”,從育苗、剪枝到病蟲害防治全程護航。在示范戶帶動下,“林下豬苓”立體種養等創新模式應運而生,昔日的林間空地化作“立體錢袋”。村民曹根勞掰著指頭算賬:“林上采果、林間種藥、林下養殖,這地能收三茬錢。”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廣連翹種植,力爭全鎮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探索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將連翹產業和農戶緊密聯結,形成產業閉環,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技術培訓,讓更多農戶掌握致富技能,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劉百順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張英 程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