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灸?它源自中國傳統醫學的一種外治療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主要通過燃燒艾葉制成的艾絨或艾條,借助艾火的溫熱與藥力,熏烤人體特定穴位或部位,以達到調理身體、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不是簡單的熱敷,而是通過穴位激活人體的自愈力。
艾灸的主要作用
溫陽散寒:針對手腳冰涼、畏寒怕冷、腹瀉等寒性病癥。
疏通經絡:緩解肩頸僵硬、關節疼痛、肌肉勞損等經絡阻滯問題。
調和氣血: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疲勞乏力等氣血不足癥狀。
增強免疫:通過激發陽氣,提升身體抗病能力,適合亞健康調理。
在新加坡貢方堂的治療室里,患者常看到三種特色艾灸:
太乙神灸:傳承清代《太乙神針心法》,將艾草與麝香、乳香等 20 余味中藥制成藥艾條,通過實按灸法將藥力滲透至深層經絡。一位 52 歲的銀行經理接受太乙神灸調理后,困擾多年的肩頸僵硬明顯緩解。
隔姜督脈灸:沿督脈(脊柱正中線)鋪設生姜片和艾絨,借助姜的辛溫與艾的熱力,激活 "陽脈之海"。曾有產后受風的媽媽連續進行 3 次隔姜督脈灸,畏寒癥狀消失,月經也恢復正常。
臍灸:在肚臍(神闕穴)放置特制藥粉后施灸,針對脾胃虛弱、宮寒痛經等問題。
貢方堂TCM艾灸有何不同
科技賦能:讓古法更精準
貢方堂的艾灸療法并非完全依賴傳統,而是引入智能設備提升療效:
機器人艾灸:通過 AI 算法精準控制艾條溫度和距離,避免人工操作的誤差。針對慢性盆腔炎患者,機器人艾灸能在特定穴位持續施灸 40 分鐘,熱力滲透更均勻。
紅外熱成像監測:治療前后拍攝熱成像圖,直觀顯示氣血循環改善情況。曾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艾灸后,足部冷區面積縮小 60%。
個性化藥艾條:根據患者體質調配艾草比例,如陰虛體質使用三年陳艾,寒濕體質添加干姜、細辛等藥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