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巴基斯坦國防部警告印方存在軍事入侵風險,巴財政官員證實正向中方尋求緊急經濟支持。
春日的克什米爾山谷本該是游人如織的季節。4月22日下午3時17分,印控區旅游勝地哈爾加姆突然響起的機槍聲,改寫了26個家庭的命運。遇難者中包括24名印度公民、1名尼泊爾游客和1名當地向導,這是自2002年以來該地區最嚴重的針對平民的恐襲事件?,F場目擊者描述,武裝分子從松樹林中沖出時,正在拍攝婚紗照的新人甚至來不及放下相機。
莫迪資料圖
印度政府的反擊速度遠超外界預期。總理莫迪提前12小時結束沙特訪問,專機在23日凌晨緊急降落新德里。六小時后,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七項制裁決議,其中最致命的當屬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這個維系兩國六十年的水資源分配機制,曾安然度過三次印巴戰爭,卻在恐襲發生42小時后被單方面撕毀。
水閘成為新戰場。4月27日凌晨,印度控制的烏里大壩突然泄洪,每秒800立方米的洪水沖向下游巴控區。杰赫勒姆河沿岸的穆扎法拉巴德市水位暴漲5.2米,超過1988年洪災峰值。巴控克什米爾救災部門報告顯示,12小時內就有3400公頃農田被淹,相當于47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直接威脅到即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季。
巴基斯坦的困境在數字中顯露無遺。全國72%的灌溉系統依賴印度河水系,農業貢獻了19%的GDP和42%的就業崗位。巴財政部內部文件顯示,當前外匯儲備僅能支撐1.8個月的進口,而中巴貨幣互換協議若提升至200億人民幣,可釋放的8.3億美元相當于該國兩周的外貿結算需求。這種經濟上的脆弱性,讓伊斯蘭堡在軍事部署和民生保障間陷入兩難。
核威懾的陰云正在南亞積聚。巴基斯坦鐵道部長拉納·薩努拉赫的警告并非空談——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3年度報告指出,巴方核彈頭數量已達130枚,超過英國的120枚。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沙欣-3"型導彈射程覆蓋印度全境,從拉合爾到新德里只需7分鐘飛行時間。而印度海軍"維克蘭特"號航母在阿拉伯海的戰斗群部署,搭配試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正進行著全天候作戰演練。
"維克蘭特"號航母資料圖
國際社會的反應呈現微妙分野。美國務院發言人27日的聲明中,三次使用"堅定支持印度反恐"的表述,被解讀為戰略傾斜。而沙特王儲辦公室流出的通話記錄顯示,利雅得承諾向巴方提供15億美元緊急石油信貸。這種地緣博弈的復雜性,在阿聯酋宣布向印巴雙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時達到頂點——阿布扎比同時向洪災地區派出救援隊,又在孟買港卸載了3萬噸戰備柴油。
中國的應對策略展現出精準平衡。王毅外長與巴方通話時強調的"反恐合作",恰好呼應了印度外交部公布的襲擊者通訊記錄中出現的烏爾都語詞匯。值得玩味的是,中印貿易額在2023年達到1362億美元新高,相當于印巴貿易額的227倍。這種經濟紐帶的韌性,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兵棋推演中成為關鍵變量——當印度空軍70%的戰機仍依賴俄制發動機,全面沖突可能引發的國際制裁將沖擊其軍備供應鏈。
克什米爾實控線的夜幕不再寧靜。連續五夜的邊境交火中,印軍第8山地師報告擊毀巴方3處觀察哨,巴方則宣稱用反坦克導彈摧毀印軍2輛T-90坦克。衛星圖像顯示,雙方在查謨以北50公里處各增派了兩個裝甲營。這種緊張態勢讓人想起1999年的卡吉爾沖突,但如今的變量是雙方都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
民生災難正在超越地緣博弈。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評估報告指出,印度河斷流可能導致巴基斯坦小麥減產18%,棉花減產23%。在信德省的蘇庫爾地區,農民侯賽因指著干涸的運河說:"我們的土地正在變成沙漠,而政客們在爭論誰的導彈飛得更快。"這種現實困境,讓國際紅十字會在27日啟動了南亞地區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糧食援助計劃。
國際紅十字會資料圖
戰云密布下的外交博弈仍在繼續。5月1日凌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出現了罕見場景:沙特外交大臣的專機與俄羅斯副外長的航班先后降落。而在新德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的突然到訪,與法國達索公司宣布加速交付"陣風"戰斗機的消息形成微妙呼應。這場危機正演變為全球主要力量在南亞的代理人博弈,每個決策都可能重新劃定21世紀的地緣政治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