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一則“免費入住文旅局長家”的新聞,沖上了熱搜。
五一假期,本應是人們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光。
但今年的五一旅游,卻出現了一個奇葩的“旅游巨嬰”現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而這也滋生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你愿意讓陌生的游客,住進自己家里嗎?
游客求助,住進文旅局局長家
5月2號晚上,湖北宜昌的王女士帶著三個朋友,風風火火自駕到了恩施州宣恩縣。
出發前,大家一拍腦袋就決定來場 “說走就走的旅行”,連酒店都沒訂,想著到了地方現找也不遲。
誰能想到,這一拍腦袋的決定,差點讓大家露宿街頭。
車子開進宣恩縣城,天已經全黑了,街邊到處都是拎著行李找住處的游客。王女士四人肚子餓得咕咕叫,卻顧不上吃飯,先急著找酒店。
他們一家一家問,問了十多家,得到的回答都是 “沒房了”。面對這種情況,王女士急得直跺腳,同行的朋友也唉聲嘆氣。
就在幾個人急得團團轉時,王女士突然想起,之前刷到過宣恩縣文旅局的值班電話。
“死馬當活馬醫吧!” 她一邊念叨著,一邊趕緊撥通了電話。
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特別耐心,聽完王女士的情況,立刻意識到事情緊急,馬上向領導匯報。
宣恩縣文旅局一聽這事兒,立刻行動起來,決定發動局里職工,把自家空房間騰出來,給游客當臨時住處。
局長王菊芳第一個站出來,提出將自家空房騰出,供王女士一行四人免費入住。
除了王菊芳局長,文旅局其他干部職工也紛紛響應,提供自家空房供游客住宿。
當晚,共有30余位游客住進了當地居民家中。此外,宣恩縣還在縣民族體育館內設置了100個應急床位,為游客提供應急住宿。
這件事兒很快就在網上傳開了,網友們炸開了鍋。
大部分人都給宣恩縣文旅局和熱心居民點贊,有人評論說:“這波操作太圈粉了!以后旅游就去宣恩,就沖這份熱情!”
還有人感慨:“把游客當自家人,這才是真正的旅游服務!”
可熱鬧勁兒一過,也有不少網友皺起了眉頭,開始琢磨這里面的風險......
風險誰來承擔?
要說最大的顧慮,還得是安全問題。
把陌生游客往自家里領,就像開盲盒,誰也不知道會遇到啥人。
先說說游客這邊,大家來自天南海北,個人信息到底靠不靠譜,平時啥脾氣秉性,主人家根本不了解。
萬一碰上心懷不軌的人,趁主人不注意干點偷偷摸摸的事兒,或者把家里的布局、貴重物品記在心里,等走了再來找麻煩,想想都讓人后背發涼。
再看主人這邊,家里突然住進外人,老人、孩子的安全也讓人操心。
要是游客行為不檢點,或者不小心做出危險舉動,比如用火用電不注意,很容易引發意外。
就拿前陣子別的地方發生的事兒來說,有游客住民宿時抽煙亂扔煙頭,差點把房子點著了,這教訓可太深刻了。
除了安全,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就是糾紛處理。
萬一游客和主人鬧了矛盾,那場面可就不好看了。
比如游客不小心把主人家傳了幾代的花瓶打碎了,這該怎么賠?賠多了游客覺得冤,賠少了主人心里窩火。
再或者,游客覺得主人家衛生沒做到位,主人卻認為游客事兒太多,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現在又沒有一套現成的解決辦法,總不能一有矛盾就報警或者找文旅局吧?
而且,就算文旅局出面協調,沒有明確的規定和流程,處理起來也很棘手。
要是問題解決不好,游客心里憋屈,主人也覺得委屈,原本暖心的互助反而成了糟心事,這對宣恩的旅游口碑也會有影響。
雖然上述這些情況在此次借宿中沒有出現,但回過頭來看,這事兒也給不少游客提了個醒。
五一假期是旅游旺季,酒店難訂早就是常事了。王女士一家沒提前規劃,說走就走,最后陷入困境,這種 “任性出行” 確實不太靠譜。
這不僅給自己找麻煩,也讓當地文旅部門忙得不可開交。
對此,很多網友都將王女士的行為定義為給別人添麻煩的“旅行巨嬰”。
那么,究竟是誰在助長和縱容這種“巨嬰”行為?
誰在縱容“巨嬰”行為?
現在文旅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到五一、國慶這樣的旅游高峰期,各地景區壓力都特別大。
從游客下車后的交通安排,到景區里的各種服務細節,再到突發情況的處理,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出錯。
畢竟,現在短傳播速度太快,一個景區服務要是出了問題,之前花大價錢做的宣傳可能瞬間就白費了。
就像湖南文和友,就是因為一個員工行為不當被曝光,結果遭到全網抵制,之前積累的口碑和人氣都受到了影響。
但由于是旅游旺季,酒店房價跟著需求瘋漲,景區門票提前很久就被搶光,交通更是堵得水泄不通。
偏偏有些游客出去玩一點準備都不做,說走就走,到了地方發現沒地方住,就打電話找政府部門解決,還在網上發哭訴自己“流落街頭”。
他們知道,只要把事情鬧大,就能獲得關注和利益,這讓很多景區和文旅部門陷入被動。
面對這種輿論亂象,各地文旅部門常常很無奈。尤其是碰上那些啥都不準備、出問題就鬧事的“旅游巨嬰”,只能第一時間回應處理。
就拿宣恩縣文旅局局長王菊芳,把自家房子騰出來給游客住這件事來說,雖然大家覺得暖心,說到底也是在輿論壓力下的無奈妥協。
可現在不少地方卻把這種無奈之舉,當成文旅創新來大力宣傳。
不要助長“巨嬰”行為
雖然在事情最后,王女士專門給文旅局局長寫了封表揚信,感謝他們幫忙解決住宿難題,這場風波也算是圓滿結束了。
但大家看到王女士這樣,沒做規劃也能住得舒舒服服,以后都跟著學,那可就麻煩了。
慢慢地,一些游客可能就養成習慣,反正出了問題有人兜底,自己不提前訂酒店、不做攻略也沒關系。
時間長了,這種“巨嬰”心態就越來越嚴重,出了岔子也不覺得是自己的錯,光等著別人來幫忙解決,心安理得地享受免費住宿。
一旦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對當地的影響可不小。
本地人一開始是出于好心,愿意把自家房間騰出來幫忙,但總這么折騰,大家的善意也會被慢慢消耗掉。
到時候,游客和本地人之間的矛盾可能越來越多,還會讓那些不守規矩、愛占便宜的風氣越演越烈,最后好好的旅游環境都被破壞了。
所以,如何平衡游客需求與城市服務承載力,避免“暖心救急”變成“理所應當”,需要文旅部門和游客共同思考。
只有雙方都多些責任與理解,才能讓每一趟旅程溫暖又安心,守住旅游地的好口碑。
信息來源: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環球網】【北晚在線】等(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