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懂啊!今年五一的香港,簡直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魔幻大劇”。
本以為能在香港體驗一把電影里的浪漫與繁華,結果卻被這人山人海整得一愣一愣的,堪稱人類極限挑戰現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五一期間,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據一出,大家驚奇的發現,5天時間竟超90萬內地旅客人次來港,這陣仗,簡直讓人驚掉下巴。
深圳各大口岸,尤其是福田口岸,人多得直接“停擺”,網友們直呼“提前春運了”,密密麻麻的人頭,走一步得等10秒,通關4小時都是家常便飯。
圖片來源于網絡
港鐵落馬洲站更是大型翻車現場,因為游客太多,手機信號直接崩了,上千人舉著手機找信號,最后港鐵也是沒辦法,直接讓游客們免費進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場景,我活這么大還是頭一回見,地鐵竟主動求人白嫖,維港兩岸更被游客擠得不成樣子,太平山頂的纜車排隊隊伍蜿蜒數百米,旺角街頭人密集得地板都看不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尖沙咀到灣仔的天星小輪,排隊一個小時起步,轉身都成了一件困難事,有人開玩笑說“船快沉了”,在這人山人海中,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旅游方式 ——特種兵式窮游。
這種游玩攻略直接“攻陷”香港,社交平臺上,各種低成本在香港旅游過夜的攻略層出不窮,有人選擇在 24小時麥當勞過夜。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旺角、尖沙咀的好幾家麥當勞,一到晚上就成了“內地游客指定過夜點”,港媒拍到,麥當勞里幾十名旅客拖著行李、趴睡在桌邊。
有的老大哥累了甚至把鞋子脫下來,把腳放在凳子上,餐廳秒變 “簡易旅舍”,這新聞一出,港人那邊的評論區瞬間炸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乞衣襲港”各種難聽的話都冒出來了,但咱說句公道話,留宿麥當勞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證件丟了迫不得已。
有的是行程緊湊沒打算住酒店,不能一竿子打死,把所有游客都打成“十惡不赦的罪人”。
港人評論
年輕人想花少一點錢看更多的風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 “特種兵式旅游”,這沒什么丟人的,除了麥當勞,還有游客選擇去網吧包夜機通宵。
有的甚至直接選擇在橋洞下睡覺,最多買個睡袋,還有不少人選擇在香港機場過夜,畢竟那里還能免費洗澡,還有免費的水喝。
圖片來源于網絡
被很多游客評為香港最佳過夜地點,在內地的一些社交平臺上,竟還出現了香港一日游的套餐,價格還不到35元,行程覆蓋許多著名景點。
可以說性價比直接拉滿,最夸張的是,不僅如此,社交平臺還出現很多關于香港生存指南的帖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譬如“如何用 50 港元撐過 24 小時”,這場景讓部分港人直呼 “好肉酸(好丟人)”,甚至有人提議 “沒訂酒店就別讓入境”!
但與此同時,香港又呈現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奇妙景象,凌晨兩點半,一邊是連鎖快餐店里橫七豎八躺著內地游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一邊有游客在香港進行瘋狂購物,這種割裂的場景,讓90萬內地游客在香港同時扮演著“財神爺”與“過街老鼠” 的雙重角色。
這場旅游熱潮中,還暴露出了不少香港的問題,比如餐廳的最低消費規定,就引發了不少爭議,旺角的一家米線店,一家四口點了兩碗 35 港元的米線。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店員卻提醒四人最低消費140港元,雙方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支持商家的人覺得游客應該入鄉隨俗,來之前不做攻略,到了地方又抱怨,香港不是福利院。
其實,香港地方小、租金貴,商家設置最低消費也是為了分攤成本,而內地游客習慣了靈活消費,遇上“必須人均”的規定難免覺得被冒犯,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和難處。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次五一香港游的種種現象,我們能看到,香港作為曾經的 “購物天堂”,以往內地游客來港,大多是大包小包地購物,瘋狂掃貨奢侈品。
但如今,游客們開始重新定義游玩香港,不再僅僅把這里當成購物的地方,而是把它當成真正的目的地,大家從打卡購物轉向文化體驗,從匆匆腳步走向慢節奏。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其實是一種旅游趨勢的轉變,旅游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是逐漸變成了大眾消費品,當大量普通游客涌入香港,香港在旅游接待方面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香港的廉價住宿缺口高達1.8萬床位,這和五一期間過夜游客數量基本吻合,住宿配套不足,導致很多游客不得不尋找其他過夜方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能吸引多少揮金如土的富豪游客,也不在于奢侈品店外排隊有多長,而在于它的包容度。
它應該能接納各種游客,無論是 “特種兵式窮游” 的年輕人,還是大手大腳消費的土豪,無論是自由行的游客,還是跟團游的旅客。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個游客都懷揣著對這座城市的期待而來,他們的到來,都能為城市帶來消費和活力,哪怕是窮游的游客,買一瓶水、坐幾趟地鐵、吃點美食。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消費,積少成多也是很可觀的,香港要想在旅游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就需要提高服務水平,持續優化交通、住宿、文化空間等方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若真想重振“東方之珠”光芒,需要的不是篩選游客的財富值,而是打磨服務的顆粒度。
給行山客多設幾個補給站,為窮游黨提供平價膠囊旅館,讓茶餐廳告別“最低消費”的傲慢,畢竟,讓大學生攢錢來看維港夕陽,與讓富豪包場太平山頂,同樣值得尊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商家也應該轉變經營思路,多些彈性,推出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小份套餐、平價美食等。
游客們呢,在出發前也可以提前了解當地的規則和習慣,避免到了地方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不愉快。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旅游從來不是有錢人的專屬,窮游也不該被貼上“丟臉”的標簽,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能包容不同的消費層次,能讓每個游客都找到屬于自己的打開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