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陳芋汐身上的熱度持續上漲!
主要原因還是她在比賽中的精彩表現!
在2025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女子單人10米臺總決賽中,她又以431.25分摘得冠軍,再次碾壓全紅嬋!
網友們對她出色的表現大為震驚!更有網友覺得她的動作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
可我們只知道陳芋汐有這么強大的實力,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她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一個人的辛苦付出!
而這個人就是她的主教練,深扒之后才得知,她的主教練原來這么的不簡單!難怪連勝全紅嬋。
在跳水界,余曉玲的名字堪稱“活化石”。
早在1988年,她就以17歲的年紀橫掃全國跳水冠軍賽,成為1米跳板項目的絕對統治者。
此后十余年,她幾乎包攬了國內外所有1米板賽事的獎牌,光是世界杯冠軍就拿了兩次,被外媒稱為“跳板上的東方魔女”。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剛開始余曉玲學習的并不是跳水行業。
而是體操訓練,遺憾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身高不再適合體操項目了。
但是即便如此,熱愛體育運動的她并沒有就此選擇放棄,而是想到了和體操有相同之處的跳水項目。
于是在親友的推薦下,她便給廣西跳水寫了一封推薦信,教練看到之后很是感動,于是便親自去柳州考察余曉玲。
1986年她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表現,成功的殺進了國家隊!
從那之后便開始在各大賽上展露自己的才華!在國家隊的那些年里,她穩坐一米跳水冠軍的寶座。
更讓人為之欽佩的是,退役之后,余曉玲并未離開跳水池。
2000年,她轉型教練,從上海隊一路殺進國家隊。
別人研究動作,她卻研究“人”,尤其擅長從孩子的細微反應中挖掘潛能。
比如陳芋汐7歲時閉眼連做三個后空翻不偏離中線,這種驚人的空間感立刻被她鎖定為“天選之材”。
而她的訓練哲學更是獨樹一幟:動作可以練,但天賦是老天賞的,不狠挖就是浪費。
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敏銳,讓她培養出了很多名將。
不過,余曉玲的“狠”,是刻在骨子里的。
當運動員時,有網友爆料稱她曾因訓練過度導致視網膜脫落,術后僅休養一周就重返跳板。
當教練后,她直接把家搬到訓練館,凌晨5點45分準時帶隊員出操,連女兒高考都無暇顧及。
對陳芋汐,她的“狠”更是精準到毫米級。
2017年,11歲的陳芋汐剛進上海隊,余曉玲便立下“生死狀”,必須攻克207C。
這個難度系數3.3的動作,成年選手都望而生畏。
但余曉玲硬是逼著身高僅1米3的小芋汐每天加練50遍。
一次訓練中,陳芋汐因恐懼動作變形,被余曉玲當場訓斥:“空中數數了嗎?3在哪知道嗎?
越害怕越要跳!小姑娘眼眶通紅卻不敢哭,咬著牙一遍遍從10米臺砸進水里,直到后背淤青。
更絕的是她的“科學狠招”,為應對陳芋汐發育期身高暴增8厘米、體重增加10斤的危機,她定制了精確到克的食譜。
甚至發明“呼吸—騰空—視覺”三維評分系統,把誤差控制在0.3秒內。
連陳芋汐的生理周期都被記錄成表,訓練量隨激素水平浮動40%。
在余曉玲的“魔鬼特訓”下,陳芋汐的成長軌跡堪稱“逆襲教科書”。
2019年光州世錦賽,14歲的她以黑馬姿態奪得10米臺冠軍。
2021年東京奧運會,她搭檔隊員張家齊,頂住發育關壓力,摘得雙人金牌。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她與全紅嬋組成的“雙保險”更是以斷層優勢衛冕,讓外國對手直呼“絕望”。
最經典的戰役當屬2025年跳水世界杯。
陳芋汐在207C動作中完美壓住水花,7名裁判打出高分,連余曉玲都罕見地高舉雙臂歡呼如“親媽”。
而一次6243D的小失誤后,余教練輕拍她后背的鏡頭全網刷屏。
這對師徒用8年時間證明,頂級運動員的松弛感,不過是把神經緊繃精密計算成優雅姿態。
余曉玲和陳芋汐的故事,遠不止于金牌。
它揭示了競技體育最殘酷的真相:所謂“天才”,不過是有人甘當隱形階梯,把青春熬成跳板下的水花。
余曉玲的“狠”,是對極致的追求,更是對責任的堅守,從運動員到教練,她始終是中國跳水“夢之隊”不可或缺的“螺絲釘”。
如今,當陳芋汐笑著把獎牌掛上余教練脖子時,我們終于讀懂,那些藏在訓練日志里的淚與汗。
所以說,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橫空出世的天才!
只不過是有人甘愿在背后做隱形階梯罷了,把自己的青春熬成了別人的跳板!
那些精確到秒的“母親算法”,那些賽場邊無聲的擁抱,才是中國跳水橫掃世界的終極密碼。
而余曉玲,這位深藏不露的“狠人教練”,正用她的方式告訴世界,水花可以消失,但傳奇永不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