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參議院以67票贊成、29票反對的投票結果確認戴維·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于當地時間2024年12月5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提名戴維·珀杜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戴維·珀杜是一名共和黨人,曾于2015年至2021年擔任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特朗普在聲明中說,“他將幫助我實施維護該地區和平的戰略,并在與中國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關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珀杜在從政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首席執行官。從學校畢業后,珀杜從咨詢公司的管理顧問做起,一步步成為企業高管,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商業經驗他先后在國際服裝公司Gitano、零售公司莎莉的亞洲業務部門擔任高管,還曾是體育用品公司銳步和連鎖零售商店達樂的首席執行官。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則認為,考慮到本屆美國政府中,對華外交由特朗普、財政部長和商務部長等高層主導,珀杜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仍有待觀察。
戴維·珀杜(資料圖)
美國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才確認新的駐華大使?首先,關于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這件事,早在去年特朗普剛贏得總統大選的時候就曾提到過,當時他給出的理由是,珀杜擁有40年的國際商業經驗,其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在亞洲和中國工作。
緊接著,他就開始展現對華強硬的一面,首先就是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他謬稱中國正與美國進行一場“新型戰爭”,并無端指責中國對“當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
前任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任期內(2021-2025年)的中美關系呈現“斗而不破”的態勢。比較兩人的政策取向可見顯著延續性:伯恩斯主張通過“小院高墻”策略精準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珀杜則提出“動態關稅”概念,主張根據產業競爭力分級調整關稅稅率。兩者均將科技競爭視為中美博弈的主軸,但在具體策略上,珀杜更強調經濟手段的運用。這種政策延續性源于美國戰略界的共識。根據布魯金斯學會2024年研究報告,“無論哪黨執政,對華強硬已成為華盛頓的政治正確”。
鉑杜(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戴維·珀杜特別強調中國在武器裝備和尖端領域的“威脅”,或許這也是未來美方對我們新一輪封鎖的預兆。而在貿易問題上,除開這段時間被反復提及的關稅問題上,珀杜還對中國前體化學品出口大加炒作。珀杜曾多次將美國芬太尼泛濫的責任歸咎于中國,珀杜的甩鍋行為,既是為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關稅尋找借口,也是為轉移美國社會對政府治理無能的批評。珀杜的提名絕非偶然,而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關系僵局中進一步施壓的試探性舉措。
投票當天,美國12個州正起訴聯邦政府。加利福尼亞港口堆積著3.2萬個空集裝箱,佛羅里達的建筑商為漲價3倍的中國鋼材發愁。沃爾瑪剛向江蘇電纜廠發出加急訂單,自愿承擔27.56美元關稅,只求貨架別空。這些矛盾現象,讓珀杜的赴任充滿戲劇性。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連發三條動態。他曬出1998年珀杜在廣州簽約的老照片,配文“沒人比他更懂中國生意”;又轉發五角大樓報告,強調珀杜推動過《海上力量2030》軍事計劃;最后放話:“他會讓中國明白什么是公平貿易”。
白宮(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珀杜以前做生意時,曾極力鼓吹要將美國的制造業轉移到亞洲,因為這樣能夠極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現在為了附和特朗普,又回過頭來吹捧“制造業回流”,妥妥的精分。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和光同塵”,我們愿意和各國友好往來,但前提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話放在中美關系上同樣適用。珀杜若是帶著誠意來溝通,中方自然歡迎,但若是替主子當打手,我們也絕不客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