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烏克蘭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美烏礦產協議》時,特朗普急切向美國民眾宣布:"我們將獲得大量稀土,而且非常高質量!"
然而,這個被美國政客們吹捧為"戰略突破"的協議,正在國際社會的審視下顯露出它本來的面目——一個精心編織的政治謊言。
或許,這個謊言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烏克蘭向美國兜售的:一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突然變成了稀土資源寶庫。
第二個版本則是特朗普向美國民眾推銷的:通過這份協議,美國將一舉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到底是烏克蘭還是特朗普向美國公眾說謊呢?
烏克蘭的"稀土神話"從一開始就漏洞百出。國際地質學界從未將烏克蘭列為稀土資源大國,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全球稀土分布圖上,烏克蘭幾乎是一片空白。
那些被澤連斯基政府夸大的"稀土儲量",要么是其他普通礦產的誤認,要么是位于交戰區的無法開采之地。
就連烏克蘭前議員都不得不承認,這場"稀土盛宴"更像是一個為爭取美援而精心設計的騙局。
即便退一萬步說,烏克蘭真如特朗普所言擁有"大量高質量稀土",美國仍然要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全球92%的稀土精煉產能掌握在中國手中。
美國稀土企業MP Materials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家被視為"美國稀土希望"的企業,80%的營收依賴向中國出口精礦,再高價回購成品。
這種荒誕的產業鏈條,不是一紙政治協議就能改變的。
特朗普政府如此急切地推動這份協議,背后是難以掩飾的戰略焦慮。
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已經讓美國軍工企業如坐針氈,F-35戰機的生產線隨時可能因為稀土斷供而停工。
在這樣的壓力下,特朗普需要一個"勝利故事"來安撫國內輿論,哪怕這個故事建立在沙灘之上。
更諷刺的是,就在美國政客們為這份協議歡呼時,真正的業內人士卻保持著清醒的認知。
礦業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在烏克蘭當前的基礎設施條件下,任何大規模礦產開發都至少需要10-20年時間。
而俄羅斯高官梅德韋杰夫的嘲諷更是一針見血:這不是什么平等協議,而是烏克蘭被迫用資源抵債的屈辱條約。
這場鬧劇最終會如何收場?答案已經寫在墻上。
當政治謊言遭遇經濟規律,當戰略幻想碰撞產業現實,結果只能是幻滅。美國或許可以通過政治手段強推協議,
但它改變不了一個基本事實:在稀土這場世紀博弈中,中國已經建立了從礦山到磁材的完整產業鏈壁壘,這不是幾份外交文件就能撼動的。
最終,特朗普的"稀土豪言"很可能會和歷史上許多政治承諾一樣,被現實證明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而當真相大白之時,人們終將明白:在資源戰爭的棋盤上,政治作秀永遠替代不了產業實力,虛張聲勢的協議也改變不了供應鏈的現實。
稀土戰爭的勝負,早就在產業布局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