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演員沙溢分享出一則自己就醫視頻,原因就是自己前一晚用棉簽掏耳朵,導致第二天凌晨耳朵流血了。
他起來時發現枕頭上都是血,自己手上也都是血,當時不明情況的沙溢立即被嚇到了!
簡單處理之后,睡眼惺忪的他沒來得及梳洗就趕往了醫院,沙溢表示自己是在天亮時就感覺耳朵有東西往外流。
他當時還以為是洗澡時候進水了,還用手摸了一下,當時完全沒當回事,直到起來時,看到血后才反應過來可能是耳朵破了。
陪同沙溢一起來醫院的有好幾個工作人員,可見大家都被嚇到了,看他的檢查單耳朵里還是紅通通一片,確實也傷的不輕。
還好經過一系列檢查,耳膜是沒有破裂,只是耳道出血,也算是有驚無險。
沙溢對自己健康問題還是挺重視的,全程都特別認真,最后聽醫生囑咐時,也是一臉嚴肅。
估計是他掏耳朵時太用力了,醫生表示小朋友像他這樣掏耳朵,耳鼓膜就要破掉了,給沙溢也是嚇得不輕。
從醫院回來后的沙溢放松不少,他也沒有想到自己一個這么平常的舉動,竟然會引發這樣嚴重的后果。
他把過程拍攝下來也是為了給更多的人敲響警鐘,不要重蹈覆轍。
醫生的叮囑也是平常盡量不要掏耳朵,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實則可能像沙溢這樣引發“大麻煩”。不僅容易傷到耳膜,也容易真菌感染。
事實上,像沙溢這樣因不當掏耳而受傷的案例并非個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有的人覺得耳朵癢,便隨手拿起挖耳勺、棉簽等工具掏一掏。
有的人則是出于清潔耳道的目的,定期進行掏耳操作,往往都忽視了這些行為背后潛藏的危險。
我們的耳朵本身具有自我清潔的能力,耳道內的耵聹(俗稱耳屎)并非毫無用處的廢物,它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耵聹可以阻擋外界的灰塵、小蟲子等異物進入耳道深處,還能防止耳道皮膚過于干燥。在正常情況下,耵聹會隨著我們日常的咀嚼、說話等動作自行排出體外,無需我們刻意去掏。
有了這次教訓,沙溢也再三強調讓大家平時不要去掏耳朵,最后他還把棉簽折斷了,他的這次經歷為我們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課,深刻認識到盡量不要掏耳朵的重要性。
耳朵的健康關乎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還是要引以為戒,絕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和不當行為,給耳朵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