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經濟網灣區之聲報道,南海之濱的廣東陽江,正依托全球矚目的海上風電資源,擘畫零碳工業新版圖。據陽江市發展和改革局數據顯示,全市海上風電建成及在建規模達1300萬千瓦,規劃總裝機容量突破4000萬千瓦,吸引三峽、中廣核、明陽等68家行業龍頭入駐,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在廣東(陽江)綠能示范產業園內,高聳的風機葉片與智能化廠房交相輝映,勾勒出綠色轉型的生動圖景。
走進占地430畝的產業園起步區,綠華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10萬平方米廠房已投入試運行。該公司總經理黎永兆介紹,歐盟市場要求產品生產綠電占比需達45%以上,而產業園通過物理溯源確保綠電直供,讓企業生產的鋰電池獲得國際認證“通行證”。據測算,園區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3億千瓦時符合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綠電,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70萬噸。陽江市主平臺園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宗慶表示,通過海上風電直供、分布式光伏和儲能配套,園區綠電比例超70%,電力碳排放因子僅為廣東省平均水平的40%。
科技創新為產業鏈注入零碳動能。在東方電纜南方產業基地,全球首條500千伏交流三芯海纜正批量生產,相較傳統單芯海纜節約用海面積60%。其128米高的立式成纜塔實現24小時絞合5公里海纜,通過空中廊橋直抵專屬碼頭。10公里外的深藍海域,三峽集團“引領號”漂浮式風機在17級臺風中穩如磐石,這項突破性技術使風電開發向深遠海挺進200公里。陽江市海上風電實驗室數據顯示,近三年全市攻克關鍵核心技術47項,帶動風電設備國產化率提升至98%。
國家能源局最新批復支持陽江建設高比例綠電供應園區,標志著零碳實踐進入新階段。目前,500千伏海上換流站等基礎設施加速建設,投運后將形成115公里海底直流輸電“高速路”。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正搭建能碳管理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綠電全生命周期溯源。陽江市委書記盧一先表示,“陽江將做深做實綠能之都,推動綠能示范產業園納入國家綠電直供、綠電認證試點,進一步打造國家級零碳園區。”
據海關統計,2024年1-4月陽江新能源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82%,其中歐盟市場占比提升至35%。這座昔日的“南海漁港”,正以每臺風機年發電4000萬度的澎湃綠能,書寫著從“向海索魚”到“御風造能”的轉型傳奇。
撰文:張鵬
編輯:高小波
來源:大灣區經濟網灣區之聲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