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人民銀行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旨在通過降準等措施,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給,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下調政策利率,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公布的利率,結構性貨幣政策公布的利率也就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利率,同時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完善現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作,并創新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普惠金融等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10項具體的政策如下:
第一,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第二,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階段性地將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從目前的5%調降為0%。 第三,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即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目前的1.5%調降至1.4%,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 第四,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公布利率0.25個百分點,包括各類專項結構性政策利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這些都從目前的是1.75%降到1.5%。抵押補充貸款利率從目前的2.25%降至2%。 第五,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調整。 第六,增加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有目前的5000億元增加至8000億,持續支持“兩新”政策的實施,也就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第七,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服務消費與養老的信貸支持。 第八,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與調降再貸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協同效應,支持銀行擴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貸款投放。 第九,優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也就是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原額度為5000億元),和股票回購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原額度為3000億元)的額度合并,這兩個工具總額度為8000億元。 第十,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風險央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貸款資金,可購買科技創新債券,并與地方政府市場化的征信機構等合作,通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征信措施,分攤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為科技創新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的融資提供支持。
針對以上政策,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告訴筆者:“財政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可以用來解決醫療、養老、子女教育、基本住房保障等問題,釋放消費者的潛力,從而讓國內的消費發展起來,減輕我們對國際貿易的依賴。”
促進消費,意義重大。業內人士看好央行用5000億新設消費養老貸,未來旅游、養老、服務業貸款利息更低,逛吃和住養老院可能更省錢。
“裝修貸/車貸利率下調,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更快, 同時房貸、消費貸利率下降,公積金貸款月供減少,利好‘還貸一族’。”上述人士表示。
胡捷還提到,用一部分錢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特別在當下時期,這是很有必要的。
“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有利于企業發展,進而穩定就業崗位,保障居民收入穩定。預計帶動LPR同步下行,減輕存量貸款壓力,釋放資金用于生產和技術升級。”業內人士認為。
不過,普通投資者需關注“存款收益縮水”的情況,未來需調整理財策略。一位理財師分析:部分穩健型理財產品收益可能因市場利率變化而調整,居民可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進行合理配置,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業內人士提醒:釋放流動性利好股市(金融、科技板塊)、債市,但需警惕通脹和資金外流風險。通脹壓力、貨幣貶值風險上升,部分行業(如依賴進口原材料企業)成本增加。 此外,銀行凈息差收窄至歷史低位,盈利空間受限,需平衡穩增長與金融系統穩定性。
未來政策是否進一步寬松?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部署,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持續做好貨幣政策的調控,并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潘功勝在會上指出,未來,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和各項工具使用效果,還可以擴大工具規模、完善工具政策要素,或者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孫騁,編輯|劉洋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