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市區!九院專家在奉城醫院給我切腫瘤、補鼻子,現在疤痕都看不見!”近日,奉賢居民李女士(化名)的就醫經歷,讓“緊密型醫聯體”再次成為百姓熱議的話題。
依托上海九院—奉城醫院名醫工作站,這例高難度鼻部惡性腫瘤切除+顯微修復手術在家門口圓滿完成,標志著奉賢頭面部腫瘤診療正式接入“三甲級”精準醫療體系。
“醫聯體”破局:九院專家下沉,復雜手術無需出區
兩年前,李女士鼻尖的小疙瘩逐漸長成占據半側鼻背的腫物,外院診斷為“基底細胞癌”。作為疤痕體質患者,她陷入“切瘤恐毀容,不切怕轉移”的兩難。直到聽說“九院石潤杰主任每周在奉城醫院坐診”,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家門口的“名醫工作站”。
“在緊密型醫聯體內,我們與九院共享診療標準,疑難病例可直接對接上海專家資源。”石潤杰主任介紹,工作站成立后,團隊已建立“門診—手術—康復”全流程同質化管理體系,從術前精準評估到術中冰凍病理監測,再到顯微皮瓣修復,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循九院診療規范,確保“手術根治率與三甲醫院同步,就醫便利性卻大幅提升”。
術中“生死時速”:擴切+皮瓣修復,雙重考驗下的精準博弈
手術中,冰凍病理提示“切緣陽性”,意味著腫瘤已向深層浸潤。按照傳統流程,患者需轉院至市區醫院進一步治療,但醫聯體內的“一站式診療”優勢發揮關鍵作用:石潤杰團隊憑借豐富的頭頸部腫瘤手術經驗,立即啟動“擴大切除+顯微修復”預案——在切除范圍擴大至鼻背深層組織后,從鼻唇溝設計帶蒂皮瓣,精準修復缺損區域。
團隊工作照
“既要徹底殺滅腫瘤細胞,又要在顏面部關鍵區域重建血運、恢復外觀,這對術者的腫瘤根治理念和顯微外科技術都是雙重考驗。”術后顯示,皮瓣成活率達100%,切口隱藏于鼻唇溝自然褶皺中,實現“根治無殘留、修復無痕跡”的雙重目標。
醫聯體紅利看得見:三類患者最受益
李女士的案例,正是奉賢緊密型醫聯體“強基層、聯三甲”的典型縮影。數據顯示,名醫工作站成立以來,三類患者明顯受益:
疑難病患者:腮腺、甲狀腺腫瘤等復雜病例就診明顯增加,避免患者就醫跨區奔波。
美容需求者:鼻整形修復、耳廓再造等涉及外觀的手術,在根治基礎上兼顧美容效果,術后滿意度達98%以上。
慢性病群體:通過醫聯體內電子健康檔案共享,鼻咽癌放療后患者的鼻腔護理、瘢痕隨訪等康復治療,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
“以前做這類手術,患者至少要跑3次市區醫院,現在從初診到復查,全部在奉城醫院完成,路費、住宿費都省了,還能及時處理突發情況。”石潤杰坦言,醫聯體的核心價值,就是讓“三甲技術”像“社區門診”一樣觸手可及。
從“治好病”到“少跑腿”:醫聯體編織“15分鐘健康圈”
如今的奉城醫院耳鼻咽喉科,已成為奉賢及周邊地區頭頸部疾病診療的“終點站”:每周三、六固定開設九院專家門診,復雜手術預約周期從市區醫院的幾個月縮短至2周以內,科室三四級手術占比突破50%,更培養出一支能獨立完成耳鼻咽喉科各類手術的本土團隊。
“醫聯體不是簡單的‘專家下沉’,而是把整個診療體系‘搬’到基層。”石潤杰主任表示,通過與九院建立“技術同質化、管理一體化、服務連續化”的緊密合作,越來越多像李女士這樣的患者可獲得“大病不出區、名醫在身邊”的就醫新體驗。
當李女士對著鏡子露出滿意的笑容,這不僅是一次醫學技術的勝利,更是緊密型醫聯體改革紅利的生動注腳——在奉賢,優質醫療資源不再是“遠方的等待”,而是近在家門口的健康守護。
原標題:《九院專家把手術室“搬”到奉賢!鼻部腫瘤手術“0”疤痕》
欄目編輯:郜陽 文字編輯:左妍 題圖來源:新民制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陳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