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共同期待,這次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能成為一粒火種,帶來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協同創新的更多啟發。”薊門橋畔,“法治天下”石碑靜靜佇立中國政法大學校園中。
今天(5月7日),“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中國政法大學巡講活動”啟動并開講。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校長馬懷德出席活動,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賈宇出席活動,并開展中國政法大學站系列巡講首場授課。
“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中國政法大學巡講活動”啟動現場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3年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簡稱兩辦《意見》)也提出,要強化法學實踐教學,深化協同育人,推動法學院校與法治工作部門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等環節深度銜接。
此次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國政法大學共同啟動“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中國政法大學巡講活動”,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兩辦《意見》的貫徹,是法學教育與司法實務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舉措,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注入實踐動能。
現場,賈宇與姜澤廷、馬懷德共同啟動巡講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系列巡講是上海法院著眼“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將審判工作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深入各合作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的多力量參與、多資源聚焦、多平臺展示的司法實務講座。這不僅是一場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的深度對話,更是學校與司法實務部門攜手推動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契機。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賈宇與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左一),校長馬懷德(右一)共同啟動巡講活動
活動上,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黃瑞宇致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紹系列巡講項目情況,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艷紅主持活動。作為本次系列巡講活動授課的實務專家,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林曉鎳,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二級高級法官肖凱,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毛譯宇出席活動。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師生、校友等參加活動并聆聽授課。
黃瑞宇在致辭中稱,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的關系已從“單向輸出”轉向“雙向賦能”。此次巡講的意義,至少體現在三個維度:為法學教育注入實踐基因,這種“案例進課堂、法官上講臺”的模式,將有效破解“黑板法學”的困境。為司法實踐提供學術反哺,司法實踐中的真問題,往往是最好的學術命題,學校的研究積淀能夠為司法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高素質法治人才應該是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智慧的全方位人才,通過與實務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學生們將直觀感受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精神氣質。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黃瑞宇致辭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艷紅主持活動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法科高等學府,中國政法大學七十余載篳路藍縷,始終與國家法治進程同頻共振。中國政法大學誕生了新中國首批法學碩士、博士,參與起草了眾多國家重要法律,培養了一代代優秀法治人才。上海法院與中國政法大學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聘任了中國政法大學18名教授為上海法院特聘教授,在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掛牌了“于飛教授工作站”;定期接收優秀法學生參與上海法院實習法官助理項目進行實習鍛煉;雙方已形成堅強有力的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
現場,王理秋介紹“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項目和巡講專家,“連續4場講座,各位法官都做了長時間的認真準備。后期我們將與包括中國政法大學在內的各合作高校一起,不斷擴大合作范圍、提升合作能級。”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紹系列巡講項目情況
此次中國政法大學系列巡講活動,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賈宇以《新時期刑事司法的理念與實踐》為題,做領銜首講。曾在高校及法檢實務部門任職的賈宇,一直關注法治人才的培養,在西北政法大學擔任校長時,建立了法科青年教師必須到實務部門掛職一年的制度,2013年10月,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組織全國各省市政法委和法學院校到西北政法大學召開法律人才互聘“雙千計劃”現場會(即選聘1000名左右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律實務部門專家到高校法學院系兼職或掛職任教,承擔法學專業課程教學任務;選聘1000名左右高校法學專業骨干教師到法律實務部門兼職或掛職,參與法律實務工作,推廣院校合作經驗)。
講座伊始,賈宇緊扣“理念”與“實踐”二詞與師生們暢談交流:“我們講辦案要講究‘三個效果’統一,為什么到了具體辦案實踐中,辦不好案子?問題的關鍵在‘理念’,‘理念一新天地寬’,我們需要符合新時期、新形勢的司法理念來指導司法實踐。”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賈宇開展系列巡講授課
結合大量司法實踐中的生動案例,賈宇由“慎刑理念”引入,進一步圍繞堅持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理念、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理念、堅持“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理念、堅持未成年人犯罪寬嚴相濟、懲教結合理念等方面深入剖析。“‘慎刑’,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刑事法制文化,在舶來的刑法學理論中被稱為刑法的謙抑性,主張嚴格限制刑法的適用范圍,貫徹疑罪從無原則,抵制重刑主義。”
“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是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談及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理念,賈宇重點結合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三性”特征,分析多個實務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堅持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關鍵要統一適用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確保偵查、起訴、審判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
講座最后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寬嚴相濟、懲教結合理念深入交流,“如何落實好‘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讓審判既成為對失足未成年人懲戒處罰的‘公堂’,又應作為挽救教育的‘課堂’,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賈宇結合熱點案件談到。
鮮活精彩的實務案例,伴隨著深刻解讀,不時引起現場聽眾們的會心一笑,也帶來更多深度思考。
聽課現場
“我注意到,司法案件頻頻引起熱議,面對社會輿論,如何讓刑事司法理念更好地踐行?”
“作為教育工作者、司法工作者,您能否給我們青年法學生的成長提一些建議?”
講座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宏、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王平受邀參與與談,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執行院長王志遠主持與談。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執行院長王志遠主持與談
黎宏在與談中說,司法機關掌握著“刀把子”,要有“霹靂手段、菩薩心腸”,賈老師所談到的慎刑理念就體現了這一點。今天的授課有理論高度、也接地氣,講到了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也講到了如何努力讓老百姓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很有意義,歡迎更多實務專家走進高校,讓更多法學師生有機會與司法實務深度對話。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宏進行與談
王平在與談中說,刑事司法有兩大任務,既打擊犯罪,也保障人權,這需要司法工作者既要有勇敢的心,也要有敏感的心。賈老師的授課從法治國家建設的高度,分析犯罪的綜合治理,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實務專家的法治情懷。特別是慎刑理念的強調,提醒了司法實務工作者,對犯罪和刑罰更要通盤考慮,不能機械司法、就案辦案,要注重“三個效果”的統一。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王平進行與談
在此次講座后,“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還將在中國政法大學開展三次授課,分別聚焦司法裁判、金融審判、民事強制執行等主題,帶來司法實務的思考與交流。
系列巡講海報
第二位主講人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林曉鎳,作為全國審判業務專家,主審的案件多次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庫等,此次主講他將結合長期以來的民商事和行政審判工作實踐,分享司法裁判是怎樣煉成的。
第三位主講人是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二級高級法官肖凱,他曾長期從事金融檢察和金融審判工作,審理過多起全國首例金融案件,理論研究成果頗豐,此次巡講他將和師生分享防范金融風險的司法實踐。
第四位主講人是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毛譯宇,他長期從事司法理論研究和審判執行工作,此次巡講他將交流我國民事強制執行制度的實踐與發展。
聽聽首場講課現場的他們怎么說?
方夢婷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2024級碩士生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賈院長以新時期刑事司法的理念與實踐為主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深入剖析了當下刑事司法的諸多關鍵問題,啟迪我對既有刑法學知識不斷思考。
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賈院長對“慎刑”理念的闡述。賈院長并非照本宣科地定義概念,而是結合歷史淵源、真實案例等多個層面闡述“慎刑”的本質。不論是襲警罪、尋釁滋事罪還是危險駕駛罪,都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可深入理解并不斷完善的地方。
同時,賈院長也提到,案件辦理需要達到“三個效果”的統一,這給予了我學術視角之外的實踐視角去理解和分析案件。當我們拉長時間線,案件不僅僅是在法庭上的那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還有庭前庭后的人生。
賈院長數小時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并將激勵我不斷思考“慎刑”之于刑法的長遠意義。正如《尚書》言:“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 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孫浩清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2023級研究生
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
非常有幸聆聽賈院長關于“新時期刑事司法的理念與實踐”的講座,我受益匪淺。這是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別樣的刑法課,賈老師教誨我們,理念一新天地寬,時代在變,犯罪結構也在變化,必須樹立新時代新理念!需要進一步改變重刑主義的思想,要注重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理念,刑事司法辦案責任重大,我們必須重視慎刑理念。隨后,賈老師又談到很多當前刑事司法實務中的熱點難點,諸如:襲警罪、尋釁滋事罪、幫信罪等罪名的適用、證據的“三性”、行人犯交通肇事罪、未成年人犯罪“據情而決”等,也令我備受啟發。
作為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作為“法治微光”,我們必將“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
王俊德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史2022級碩士研究生
腳踏實地參與到中國法治進程建設之中
“新時期刑事司法的理念與實踐”是當前新時代法治工作建設的重要部分,這一主題的探索,對于我國法治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主題涉及我國刑事司法工作的諸多方面,因此也具有極高的理論高度與研究難度。面對這樣一個宏大主題,賈宇院長通過一上午講座,充分發揮自身兼具法治前沿理論研究與審判實務經驗的優勢,結合案例引導,深入淺出地幫助我們學習了最新的司法理念。同時,賈宇院長積極鼓勵、引導廣大學生腳踏實地參與到中國法治進程建設之中,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賈宇院長對法律事業的熱愛,也激勵我們努力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高院供稿部門丨干培處、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
文字:張巧雨
攝影:周婧、李迪明子
責任編輯:張巧雨
編輯:孫小敏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