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有著96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中國,在邊境上有四大界湖。
界湖在國家之間劃分領土時,不僅起到了天然維持邊境線的作用,更蘊藏著水、魚類等寶貴的資源。
然而,在和鄰國劃分界湖時,中國似乎永遠是“吃虧更多”的國家,總會把界湖更多的一部分,讓給鄰國。
那么,我國四大界湖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我國在劃分界湖時,屢屢吃虧?
興凱湖:被強行劃給沙俄
最能顯示出中國是“吃虧”一方的,莫過于對中俄兩國邊境線上興凱湖的劃分。
興凱湖位于黑龍江省密山市,是中國邊境線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積高達4380平方公里,蓄水量高達153億立方米。
它的存在不僅起著重要的氣候調(diào)節(jié)作用,湖泊里還生存著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魚翹嘴鲌。
然而,中國卻僅占據(jù)了這塊“風水寶地”的28%,剩余的3030平方公里湖泊,至今在俄羅斯手中。
有關興凱湖的劃分,背后藏著一段屈辱的歷史。
早在宋遼時期,興凱湖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清朝時期,整個興凱湖都被中國收于囊中。
遺憾的是,隨著清朝在近代的衰落,沙俄乘虛而入。
1858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署《璦琿條約》,獲得了興凱湖的南部管理權。
到1860年《北京條約》簽署后,沙俄正式取得了興凱湖近72%的湖域管轄權,興凱湖從此成為了中俄兩國的界湖。
中蘇交惡時期,興凱湖一帶曾發(fā)生過緊張對峙,之后蘇聯(lián)解體和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國出于和平的考慮,多次與俄方就興凱湖開展和平談判。
進入21世紀初,中俄兩國徹底擱置領土爭議,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境糾紛問題,興凱湖作為中俄兩國界湖的地位,被正式確定了下來。
與興凱湖命運相似的,還有中蒙邊境上的貝爾湖。
貝爾湖:中國僅獲6%的面積
貝爾湖位于中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倫貝爾市,總面積615萬平方公里。
曾經(jīng)它在明朝被稱作“捕魚兒海”,明太祖朱元璋組織第六次北伐,明將藍玉曾一度揮師至此,剿滅北元殘余勢力,讓這片湖泊成為中國的領土。
然而,時至今日中國僅占據(jù)貝爾湖近40平方公里的湖域,約占整個貝爾湖的6%,其余的大部分湖域幾乎都被如今的蒙古國占據(jù)。
圖源網(wǎng)絡
這樣的局面和近代外蒙古獨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滿清王朝積極推行滿蒙聯(lián)合的政策,因此蒙古族人生活定居的貝爾湖,也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到辛亥革命爆發(fā),中國新舊政權交替,一直試圖削弱中國的沙俄乘虛而入,煽動外蒙獨立。
盡管外蒙的獨立在當時并沒有得到中國的承認,但在軍閥混戰(zhàn)的時代,幾乎沒有任何一支力量嘗試收復外蒙。
到1945年雅爾塔會議召開,蘇聯(lián)正式提出要以外蒙獨立,作為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
而這場決定戰(zhàn)后遠東秩序的國際會議,中國沒有得到參與的資格。
抗戰(zhàn)勝利后,盡管蔣介石有一百個不情愿,卻還是默認了外蒙獨立的事實,貝爾湖的大部分區(qū)域,也跟著外蒙一同“分家”。
時至今日,外蒙和貝爾湖等地區(qū),仍然發(fā)揮著中俄之間“戰(zhàn)略緩沖”的作用。
但是,拿原本隸屬于中國自己的領土,作為兩國之間的戰(zhàn)略緩沖,本身就對中國的極不公平。
長白山天池:大部分劃給朝鮮
第三個在國內(nèi)曾引起國民議論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對中朝界湖長白山天池的劃分。
中朝兩國劃定界湖,把長白山天池近55%的湖域劃給了朝鮮,使朝鮮占據(jù)優(yōu)勢。
如果中國在中蘇(俄)、中蒙劃分邊境時,尚可以用“忍辱負重”來解釋,為什么劃分長白山天池也要“退讓”?
中朝兩國劃分界湖,發(fā)生在1962年。
彼時,中國所處的地緣環(huán)境極為惡劣——在北方,中蘇剛剛經(jīng)歷了決裂時期,兩國邊境局勢十分緊張;而在西南邊陲,印度不斷襲擾我國藏南地區(qū),蠶食我方邊境領土。
在“鐵幕般的窒息”下,朝鮮是為數(shù)不多對華保持友好的周邊國家,中國必須盡力爭取。
一方面,這是出于當時國際戰(zhàn)略布局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朝鮮民族信仰的尊重。
在朝鮮的民族神話中,長白山天池是他們民族發(fā)家起源的地方,如果中國能夠在長白山天池問題上給予足夠尊重,必將贏得朝鮮全體上下的尊重。
事實證明,中國當時的選擇是明智之舉,在后續(xù)三十余年的冷戰(zhàn)時期,朝鮮面對蘇聯(lián)的拉攏,都堅定不移地站在中國的一邊,讓中國不至于孤立無援。
班公湖:正在同印度商榷
中國的最后一個界湖,是位于中印邊境線上的班公湖。
中國對班公湖歸屬的態(tài)度十分強硬,始終堅持它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而印度方面則始終以“麥克馬洪線”為由,聲稱班公湖隸屬印度。
從20世紀60年代印度挑起邊境沖突,到2021年洞朗對峙,中印兩國曾圍繞班公湖爆發(fā)過兩次激烈的邊境沖突。
然而,由于藏南地區(qū)地處偏遠,、后勤困難等因素,印度長期實控班公湖的相當部分地區(qū)。
但印度的每一次武裝挑釁,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2024年,莫迪政府終于表態(tài),愿意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中印邊境糾紛問題。
時至今日,中印兩國依舊圍繞班公湖的歸屬問題開展談判,希望新的談判中國能爭取到有利的結果。
結語
雖然在界湖的劃分中,中國似乎屢屢吃虧,但在國際戰(zhàn)略的縱橫捭闔中,中國始終是最大的贏家。
相信隨著國家的日漸強大,昔日離開的故土,終究會回歸祖國的懷抱。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的湖泊
中國科學院科普云臺:最深的湖泊──長白山天池
環(huán)球網(wǎng):2025-04-16:中俄界湖興凱湖罕見“武開湖” 數(shù)米高冰排堆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