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全球氫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正在迅速崛起并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據金融時報報道,豐田公司負責氫能源業務高管公開警告稱,如果其他國家不加大對氫能源技術的投資,中國企業將迅速主導供應鏈和出口市場。這位日本汽車巨頭的高管直言:中國的領先地位并非不可撼動,但需要立即采取行動。他說:“我們所剩時間不多了——迅速加快行動步伐至關重要。” 這場來自行業龍頭的“焦慮”,既折射出中國氫能產業的崛起之勢,也暴露了全球能源轉型中的技術路線之爭。
豐田氫能源部門的總裁山形充正表示,中國在氫燃料卡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已將燃料成本降至日本的三分之一,并在迅速建設加氫站。中國目前已經占據了全球大部分氫能源商用車的銷售份額
山形充正還指出,中國在氫燃料卡車領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且政府正在加速將主要物流線路改造成氫能高速公路的落地。
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方向,對穩定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保持汽車產業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各國對其關注與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各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與車輛推廣同步實施,超前部署以滿足商業化發展需要。
包括豐田和韓國現代在內的亞洲汽車制造商押注氫能源作為未來的燃料。
山形充正的“示警”并非危言聳聽。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及示范應用,已基本形成了從上游燃料電池材料生產,到中游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再到下游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及終端運營的產業鏈。
在河北、上海等物流樞紐,氫燃料重卡單公里能耗成本較柴油車降低25%,加氫時間僅需10分鐘,較純電重卡充電效率提升400%;單座加氫站建設成本壓縮至1200萬元以內,僅為日本同類項目的60%,且以每周新增3座的速度覆蓋京滬、川渝等干線物流走廊。
這種“基建先行”策略直接轉化為市場優勢。2022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同比激增112.8%,2023年1-8月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輛,更關鍵的是應用場景從公交示范向冷鏈、渣土運輸等20余個細分領域滲透。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至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約5萬輛。
當豐田Mirai車型仍在為日本國內160座加氫站發愁時,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氫能高速公路”網絡,通過“車-站-路”協同將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成本壓至柴油車的1.2倍以內。
作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先驅,豐田的焦慮本質是技術路線與商業化的錯位。盡管其燃料電池系統壽命可達3萬小時,但單套成本仍高達4000元/千瓦,是國產同類產品的2倍;而中國通過石墨雙極板替代金屬板、非鉑催化劑研發等技術創新,已將系統成本壓縮至1800元/千瓦,并實現質子交換膜、空壓機等核心部件100%國產化。
更令豐田擔憂的是“中國標準”的溢出效應。在東南亞、中東等“一帶一路”市場,中國氫燃料重卡正以“交鑰匙工程”模式輸出,從車輛制造到加氫站建設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直接威脅豐田在歐美市場建立的技術壁壘。
氫能產業的競爭,本質是能源轉型主導權的爭奪。
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氫能是一個年輕并充滿無限想象的戰略性朝陽產業,需扎實做好自主創新,循序漸進推進試點示范和規模化應用,力爭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和產業鏈自控,掌握國際氫能話語權,這需要業界形成合力、持續努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先行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所”,希冀發揮“產業研究+大數據+技術洞察+招商資源前置”的獨家特色產業規劃服務,為各地政府提供既科學、又前瞻、更落地的產業規劃整體咨詢方案。不僅提供產業規劃、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和項目運營等綜合服務,還提供海洋經濟產業數據大屏監測、產業鏈圖譜編制、專項政策編制及培訓指導。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