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說個事兒啊,如果人到了70 - 80歲,還能有下面這些表現,那你可太了不起啦,在老人里都得是萬里挑一的!
1.身體倍兒棒,走路生風
都說“人老腿先衰”,可要是到了70歲,還能健步如飛,爬樓梯都不帶喘氣兒的,那就說明這身體機能好著呢。
就說浙江衢州有個叫謝曉民的老人,70歲的時候開始跑馬拉松,到現在都完成40多場全馬了。
他能有這本事,秘訣就是一直堅持跑步,還配合做力量訓練。
科學也說了,咱每天快走個30分鐘,心率呢,控制在“170 - 年齡”,像70歲的話,差不多就100次/分鐘,再配合深蹲、踮腳這些抗阻訓練,就能延緩肌肉流失。
就像《黃帝內經》里講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咱平時生活作息規律,再加上適度運動,這就是長壽的基礎啊。
2.經濟獨立,不靠子女
“老有所養,不擾子女”,這可是晚年有尊嚴的體現。
數據顯示,70歲以上的老人里,也就30%能靠養老金自己養活自己。
要是你有穩定的收入,或者有點存款,不用伸手找子女要錢花,那就超過好多同齡人了。
上海有個退休教師,70歲以后開了個咖啡館,既能賺錢,又能多跟人打交道,還把擔任“創業導師”這個身份當成新的挑戰。
《論語》里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濟獨立,不但是生活有保障,更是一種精神自由呢。
3.社交豐富,心態年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社交對延緩大腦認知衰退可重要了。
北京有個劉奶奶,70歲了還在抖音上記錄胡同生活,有上百萬粉絲都能見證她的活力。
上海的張大伯,退休以后組織社區活動,成了年輕人的“人生導師”。
研究發現,社交活躍的老人,得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能降低30%。
就像《禮記》倡導的:“老有所樂,樂在其中”,保持一顆好奇心,心態開放,晚年生活才能“活出年輕態”。
4.睡眠充足,精神頭好
古人說“夜臥早起,無厭于日”,這是古人對睡眠的智慧總結。
70歲的老人,要是能深度睡上5個小時以上,就說明身體調節能力強。
北京積水潭醫院建議,睡前1小時把燈光調暗,別做劇烈運動,午睡就控制在20 - 30分鐘。
有個85歲的老人就說了:“睡眠好了,第二天才能接著追劇、旅游,活得才不憋屈。”
5.終身學習,腦子靈光
“活到老,學到老”可不只是句口號,還是長壽的秘訣呢。
上海的徐安玲70歲的時候考了雙學位,湖北有個農婦楊祖芬自學畫畫,都學了幾十年了。
這就跟《論語》里“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說的一樣。
現在研究也表明,持續學習能延緩大腦衰老,降低認知衰退的風險。
短視頻平臺上,70歲的奶奶教漢服禮儀,60歲的爺爺玩編程,他們用知識打破了年齡的限制,活得比年輕人都“潮”。
健康長壽可不是碰巧的事兒,那是咱自己主動規劃出來的。
從堅持鍛煉,到經濟獨立,再從社交豐富到終身學習,每一步都得自己用心。
就像《莊子》說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晚年幸福不在于年齡大小,而在于咱怎么跟時間相處。
要是你到了70 - 80歲,能做到上面這些,那就是“萬里挑一”的智慧長者。
身體好,精神富足,日子過得有滋味,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啊!
你在70 - 80歲時最希望做到哪幾點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