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的實力基本清除的差不多了,作為國民黨最優秀的特務,奉命做最后一班專機前往臺灣,只為銷毀國民黨在大陸留下來的所有情報。
就當他銷毀后急忙趕到飛機起飛地點的時候,飛機已經起飛了,國民黨少將鄭蘊俠沒能登上最后一班飛機,那架飛機也并沒有到達臺灣,中途降落了。
鄭蘊俠留在了中國大陸,隱姓埋名生活了很久,中間雖然有許多小插曲,但是他也因禍得福活了下來,直到自己壽終正寢。
1. 早年間的經歷
鄭蘊俠出生于江西省,家境比較普通,并沒有讀過太多書,長大之后便跟隨著父親來到了重慶謀生,1926年,19歲的他加入了黃埔軍校第第四期。
經過在軍校中的學習,使得他越發的優秀,勢頭正盛,經歷臺兒莊,東南亞戰役等,被傳成了“抗日英雄”私下里,卻做著殺人不眨眼的國民黨特務。
從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工作之前,改編了一首《滿江紅》,馬上就有數十人被處理,只有他被蔣介石親自保釋,還親口說道:此人有大才,是個可用之人。
隨后他就被分配到國民黨中統特訓班擔任教官,擅長反偵查和心理戰術,每當他講課的時候,總是引用《孫子兵法》中的計謀開課,活脫脫的一位文人雅士。
下課之后便化身成為狠心的國民黨特務,隨即派遣三人小組前往桂林,將活捉的地下黨成員肋骨打斷,冷靜,有耐心是他身上最危險的東西。
1946年,重慶“較場口血案”爆發,表面看上去是一場學潮的暴動,實際上就是鄭蘊俠設下的圈套,他提前一周就開始在會場外圍安排了自己的人手。
在會場開會之前便命令自己的手下喬裝成學生提前進入會場,正當李公樸上臺演講的時候,鄭蘊俠脫下帽子揮了三下,潛伏的特務馬上開啟暴動。
沒過多久,便骨折了七人,重傷三十人,面對臺下學生的言語反抗,他們就當沒有聽見,繼續自己的暴行,鄭蘊俠看到郭沫若手上不重,便招呼手下將其拉到后臺問候一下。
第二年,在中法大學旁邊的一間活動室,鄭蘊俠接到消息稱這里流傳地下黨的刊物,他親自坐鎮,只要是進來的人都要簽名登記,還要進行拍照處理。
當天晚上名單被送到中統局,名單上面的五人當晚就消失了,他的一系列動作,利索又快速,就連給他傳遞情報的人說:他比誰都狠。
2. 留在大陸的生活
1949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國民黨的統治搖搖欲墜,身為國民黨少將的鄭蘊俠,負責燒毀機要文件后撤離重慶,準備逃往臺灣。
可命運弄人,他的司機被策反,汽車關鍵時刻出故障,他只能孤身一人化裝成小商人,踏上逃亡之路,從此隱姓埋名。
起初,鄭蘊俠化名何安平,逃到成都,卻發現抓捕他的人已先一步到達,無奈之下,他又輾轉合江、綦江等地,路過瀘縣老城時,正趕上鎮壓反革命運動,宵禁森嚴。
在一家小酒店,他結識了疑似軍統特務的“王大哥”,在其幫助下私刻公章偽造身份,在涪陵一家榨菜廠當上小工,然而,安穩日子沒過多久,解放軍開始排查榨菜廠員工。
鄭蘊俠擔心身份暴露,再次踏上逃亡之路,1950年,他以尋親為名來到貴州務川縣,化名為劉正剛,成為一名走街串巷賣針線梳篦、火柴等小百貨的雜貨郎,住在何大娘的院子里。
為了徹底融入當地生活,鄭蘊俠付出了諸多努力,他天不亮就起床,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山路崎嶇,腳底磨出了血泡,他也咬牙堅持,他刻意模仿當地口音,學習當地人的生活習慣。
連走路姿勢都學得惟妙惟肖,平日里,他沉默寡言,盡量不引人注意,還幫著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漸漸取得了大家的信任,當地農會為他定的“成分”是“貧民小販”。
1956年,全國開始合作化運動,鄭蘊俠因走南闖北見識廣,被派到縣上學習,之后在濯水的合作食堂當上會計,后來又被調到公私合營商店。
隨著身份的轉變,他的言行舉止卻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1957年的一天,一句“不翼而飛”的成語從他口中不經意說出,引起鎮里干部注意,此后,他身邊時常多了一雙雙警惕的眼睛。
1958年5月20日,公安干警將他堵在家中,他正式接到重慶市公安局的傳喚,結束了長達8年的逃亡隱匿生活,審訊期間,他將自己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
3. 被捕之后
1958年12月22日,重慶召開萬人公審大會,鄭蘊俠站在被告席上,神情復雜,臺下是憤怒的群眾,他曾參與“滄白堂事件”“較場口血案”等一系列破壞民主。
迫害進步人士的活動,罪行累累,起初,他被一審判決死刑,可在終審時,命運出現轉折,他被改判為有期徒刑十五年,這個轉變讓鄭蘊俠既意外又感激。
也在他心中種下了重新做人的種子,此后,鄭蘊俠被關押在四川第十勞改總隊,這里關押的多是有一定“級別”的罪犯,改造嚴格,卻也給予了他反思過往的機會。
每餐一菜一湯,每周兩次肉,每次一人一斤,生活上的保障讓他感受到共產黨改造罪犯的誠意,在這里,他看到有人因拒絕改造被嚴懲,也看到更多人在努力改變。
他開始靜下心,重新審視自己前半生,那些作為國民黨特務參與的燈紅酒綠、作威作福的日子,充滿了虛妄和黑暗,而逃亡時在濯水的平淡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
1975年,這一年對鄭蘊俠來說是重生的一年,他被釋放出來了,因為自己全部坦白和在勞動所教人識字的功勞,他熱淚盈眶的接過自己的赦免證明,相想必會更加珍惜這個機會吧。
出來之后的他就來到了務川定居,在縣二中做起了老師,擔任地理和語文的科目,站在講臺之上看到地下一雙求知的眼睛,頓時感到自己責任重大,這也算是自己贖罪的機會。
或許是看到了鄭蘊俠的誠信改過,在1981年當選為人民政協,從曾經罪惡累累的特務,到政協委員,身份的巨大轉變讓他感慨萬千。
他決心洗心革面,努力回報社會,積極撰寫文史資料,如實反映中統對黨和人民犯下的罪行,還以自身經歷呼吁兩岸和平統一。
晚年的鄭蘊俠,時常回憶起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感激黨和政府給予他重新做人的機會,也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為社會做些貢獻感到欣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