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軍事對峙的時候,印度外長蘇杰生卻毫無征兆對歐盟大放厥詞,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在蘇杰生言論的背后,又彰顯了印度什么樣的心理呢?
最近,印巴局勢因為克什米爾地區恐襲事件變得越來越嚴峻。目前,雙方軍事對峙正不斷加劇。在這個時候,印度突然調轉槍口。近日,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公開場合痛罵歐盟,還點名中美俄。在蘇杰生看來,歐盟在涉印問題上態度“虛偽”,想要戰略自主,卻對中美俄非常依賴。
如何理解這里的歐盟“虛偽”呢?可以從歐盟對印巴局勢的態度出發來進行分析,對于當前印巴越來越升級的軍事對峙,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社交平臺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這讓印度非常不滿。一方面,因為在俄烏沖突中,歐盟不遺余力號召烏克蘭反抗俄羅斯,不斷激化俄烏局勢。現在,歐盟卻在印巴局勢中想要“息事寧人”。這種大相徑庭的態度讓印度感覺受到了欺騙。另一方面,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明確表達了對印度的支持,而且還派出大型運輸機來給印度“加油”。作為美國的小弟,歐盟這個時候卻沒有跟美國保持一致,這是印度所不能理解的。
其實,蘇杰生的態度很明白,他想要在印巴局勢中占據輿論制高點。只有這樣,印度采取后續的動作才能看起來理所當然。現在,雖然美國已經表達了支持,但在特朗普加征對等關稅的影響下,美國在全世界的信用額度已經所剩無幾。而且,特朗普在這段時間反復無常的言論也讓印度意識到他隨時有可能“反水”。所以,美國支持對印度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有了美國和歐盟的支持,基本上就占據了國際輿論的主動權。印度現在,就是把自己當成了當時的烏克蘭,想要美歐的支持,想要讓國際輿論都站在印度這一邊。但當意識到歐盟沒有支持印度的時候,印度就不樂意了。
從這里就能看出來,印度確實太過“高估”自己了。俄烏問題跟印巴局勢完全是兩個概念。歐盟支持烏克蘭,是因為他們覺得烏克蘭是自己的安全屏障,如果失去的話,就會面臨來自俄羅斯嚴重的戰略威脅。而印巴局勢,從地緣位置上來看,距離歐洲“十萬八千里”,不管雙方打成什么樣,對歐洲的影響都非常有限。那在威脅不到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歐盟從“維護和平”的角度發出呼吁,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印度還沒搞清楚一件事情,美國和歐盟不一樣。美國對華有打壓的戰略訴求,歐盟沒有,美國想要打壓遏制中國,就希望中國周邊越亂越好,現在,印巴局勢已經成為美國遏華的一塊拼圖,特朗普最希望的就是印巴打起來。這樣的話,美國不僅能把印度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還能借機牽制中國的戰略部署,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說完了歐盟的“虛偽”,我們再來聊聊歐盟的“戰略自主”。全世界都知道,歐盟的“戰略自主”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尤其是在俄烏沖突之后,歐盟對美國的依賴會進一步增加。現在,蘇杰生主動提歐盟對中美俄依賴,不過是想彰顯印度自身的優越性罷了。為此,蘇杰生還是拿俄烏沖突舉例,在俄烏沖突中,印度的外交政策很獨立,雖然美西方國家擔憂,但印度還是堅持發展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原油。
蘇杰生的言論確實是事實,但他并沒有把事實說完全。所謂印度獨立的外交政策,如果用三個字形容的話,就是“墻頭草”。在俄烏沖突中,美俄兩方都想拉攏印度,這個時候,印度就開始了“兩頭通吃”的表演:在趁機進口俄羅斯大量廉價原油的同時,對于美西方國家給出的利益也是統統“笑納”。也就是說,誰給的利益多,印度就更靠近誰。但這樣的做法,一般結交不到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們也看到,在印度同加拿大發生“爭執”的時候,美國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加拿大這一邊。
可以說,從俄烏沖突開始,印度的心態就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自我認知里,印度覺得自己是一個大國,想要全世界都支持自己。實際上呢,印度距離大國的路還很長,至于還有多長,就得看印度什么時候能改掉兩頭通吃,自吹自擂的毛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