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刻實現“百城萬店”的目標依托的是平臺能力)
樂刻一面重塑自身的教練端供應鏈,以加快擴店步伐,奔向“百城萬店”的目標;另一面正試圖挖掘更多服務場景,發展成為一個通過技術中臺提供服務的“新物種”。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近日,樂刻運動(以下簡稱“樂刻”)迎來了十周年,宣布下一步將開展多場景品牌矩陣,以“2+n”的方式沖擊百城萬店目標。目前,樂刻已發布“閃電熊貓健身”、“FitTribe飛踹運動”、“YOGAPOD小瑜莢”、“LOVEFITT拉飛”、“Recore無限核子健身”等多個子品牌業務發展規劃。
更重要的是,樂刻將開展跨界融合,與健康餐品牌FOODBOWL的合作完成訓練加飲食的場景閉環,與社區商業體的聯營試驗將健身房變成鄰里中心的流量入口。
在接受《商學院》雜志訪談時,樂刻創始人兼 CEO 韓偉多次強調,樂刻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數智中臺。該平臺不僅限于健身領域,還將圍繞 “健康” 擴大外延,比如 SPA 服務、健康餐等都是未來可探索的業務。
樂刻一面重塑自身的教練端供應鏈, 以加快擴店步伐,另一面正試圖挖掘更多服務場景,發展成為一個通過技術中臺提供服務的“新物種”。那么,樂刻“百城萬店”計劃背后的夢想與挑戰是什么?它將如何破解人們對其“運動連鎖品牌” 的刻板印象?未來,它又將打造一個怎樣的“生態圈”?
01
“萬店”計劃背后的挑戰
截至 2024 年末,樂刻門店總數已突破 1700 家,進入國內 30 多個城市,全 年新增門店數達到 400 家。2023 年7月,樂刻提出未來五年“百城萬店” 計劃時,外界不乏質疑的聲音,樂刻這一目標過于激進。從目前樂刻的擴張規模來看,距離萬店目標還差約8300家,這意味著,未來樂刻每年至少要開 2075 家店才可以實現。挑戰不可謂不大。
規模擴張會“搶生意”嗎?
韓偉表示,樂刻并沒有把實現“百城萬店”的目標期限定死,提出“百城萬店”計劃是因為健身服務領域一直沒有大規模“跑出來”的品牌,多數品牌是在幾十家店的規模。樂刻特別希望在服務業能夠做出“萬店”規模,實現規模效應,它可能會讓成本降低、教練收入變高、采購各方價格降低,因此想嘗試一下萬店體量,也考驗一下自身組織水平。同時,規模越大,每年增速也會更快一些。樂刻花了10年時間達到如今的規模,未來可能一年開 800~1000 家店,這并不是什么特別大的挑戰,加上各種子品牌,5 年沖刺“萬店”理論上是有可能的。
目前,樂刻在上海、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的門店體量均已約 200 家,北京接近 300 家。以此推測,樂刻鋪設 50 個類似體量的城市就可以實現“萬店”目標。據了解,目前已經鋪設超 30 個城市,理論上“萬店”容量是存在的。
加盟制是樂刻實現“萬店”計劃的關鍵。據了解,加盟樂刻門店需要一次性繳納 5 年 20 萬元的加盟費、80 萬至 90 萬元的裝修費及 20 萬元保證金(合作結束后會返還),加盟商初期投入成本約 100 萬元左右。
據測算,大部分加盟商的平均回本周期約在兩年半以內,回本之后的利潤分成不會發生明顯變化,目前樂刻的流水抽傭比例在 7%~9%。但當門店規模越來越大時,加盟商是否會被分流、部分門店的盈利狀況是否受此影響,這成為部分加盟商擔憂的問題。韓偉對此解釋了自己的商業邏輯:真實情況是樂刻健身和 FEELINGME(樂刻私教館)兩個不同品牌開得很近,往往產生互益。樂刻健身的合伙人初期可能不希望旁邊再開一個FEELINGME,但實際上,兩家店都正向增長。加盟商加大開店密度后可能會降低單店生意,但如果不去開第二家店,其他人就會開在旁邊,生意還是要被分流。假設加盟商一個月1家店賺1萬元,開4家店一個月能掙3萬元,單店收益從1萬元變成 7500 元,但整體收益卻增加了。“因此我們鼓勵加盟商加大開店密度,盡可能把市場拿到自己手里。”韓偉表示。
以北京和廣州的數據為例,目前樂刻在北京門店約300家,廣州門店僅50家,北京平均單店會員最高能突破 600 人,高于廣州的 550 人。當密度加大時, 一定程度上會提升整個城市對樂刻的品牌認知度,跑店用戶量也會有所提升。
韓偉認為,這背后是思考問題的角度,“我們首先想的是用戶,門店加密對用戶是好的,教練的課時也會更多一些,從這個角度講,加密是必須的,要滿足用戶和市場需求。”韓偉說。
- 加大對教練供應的布局
隨著門店的不斷擴張,樂刻對教練的需求也會相應地提升。目前樂刻擁有超過 10000 名活躍教練,已培養出 300 余名培訓師,帶動超過 50 名教練轉型課程研發,扶持超過百名教練通過門店合伙人計劃,擁有了自己的門店。
韓偉表示,理想狀態下,每個門店應該配八名教練,這對樂刻產能是最優質的匹配。如果開更多門店,教練供應可能會不足,因此接下來會下大力氣對教練資源進行投入。在他的規劃中,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加大對教練資源的積累,一方面重金打造自己的健身學院,另一方面降低教練培訓成本。
韓偉指出,希望一個健身學院一年能產生大約4500 名教練,這樣就能配合供給,如果一年能開1000 家門店,大概需要 8000 名教練。目前樂刻已確定在杭州建立一個健身學院,并計劃在貴州、哈爾濱、牡丹江籌備基地。此前樂刻已在上海、北京、成都、武漢等地建設了以流動小班為主的健身學院,一個小班人數在 7~8 人,現在要把一個班的規模擴大到二三十人。
之所以要自己做健身學院,韓偉是從改變行業供給角度出發,從源頭上解決優質教練短缺的問題。為了提升教練水平,樂刻已與眾多體校展開了合作,聯合培養學生,為其畢業后的就業增加選擇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偉的布局中,樂刻的教練培訓費要遠低于行業水平。
韓偉透露,在社會學員的招募中,樂刻計劃把教練培訓費降至比考駕照費用更低,甚至可能會出現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價格如 3999 元,這一價格幾乎是此前行業價格的 15%~20%。接下來樂刻會自己提供場地,以降低房租成本,提升整體教學環境。
加大對教練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解決樂刻的供給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市場的職業需求。根據樂刻平臺 2023 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平臺教練突破 10000 名,平均年齡 30.2 歲,25—29 歲占比最高,達到 40.5%;35 歲以上的教練超過 2000 名,占比 19%,過去教練“吃青春飯”的狀態正在被打破。
2024 年 10 月,樂刻兩位健身教練黃鳳翔、傅一昕因在 2023 年浙江省職業技能大賽(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名列前五名獲“浙江省技術能手”,獲評杭州市高層次人才,每人可獲得購房補貼 100 萬元,他們也是首批獲評杭州市 D 類人才(市級領軍人才)的健身教練。這也說明教練這一職業的刻板印象正逐漸被打破,已經成為一份體面的工作。
(在韓偉看來,樂刻健身和 FEELINGME兩個不同品牌近距離開店,往往產生互益)
02
圍繞“健康”擴產能
在提出“萬店”計劃的當天,樂刻就推出了兩個子品牌“YOGAPOD 小瑜莢”和“閃電熊貓”。其中,閃電熊貓以樂刻健身為基礎模型進行搭建,面向下沉市場,目前已經進入到 10 座城市,發展速度比較快,例如洛陽預計可以突破 20 家;瑜伽品牌館小瑜莢則還在不斷打磨的過程中。除了挖掘更多細分賽道外,樂刻還在嘗試將運動場景的外延擴大,圍繞“健康”擴大其業務生態。
- 與桔子打造“新物種”
目前,樂刻正在通過與酒店合作使健身服務觸達更多用戶。華住集團旗下的桔子酒店近日與樂刻健身合作,開創了酒店與健身房的“共生模式”,打造了桔子杭州拱墅寶龍廣場樂刻酒店。與普通酒店不同的是,即便不是酒店住客,也可以享受健身服務,營業時間和樂刻健身門店保持一致,仍為 24 小時。韓偉將與桔子酒店之間的合作定義為“新物種”。
他介紹道,此前樂刻健身已與全國上百家酒店展開合作,但更多是物理意義上的結合,即把店開到酒店的空間里面。而與桔子酒店合作更為深入,其希望把酒店的健身房從成本中心轉變為盈利中心,改變酒店業態。傳統酒店的健身房占面積、要投入器械、不產生任何營收,是成本中心。如今把樂刻健身房嵌入進去,面積從原先的50平方米變為180平方米,將它變成可運營的項目,不僅酒店客人可以用,外部用戶也可以使用,它產生的收益有可能比客房更高,這是樂刻正在試驗和摸索的事情。
與酒店共生的“新物種”在課程安排上有所傾斜,一是最好不要有團課,因為可能會產生較大噪音;二是要控制一定的客流量,保證酒店客人的入住體驗,因此 FEELINGME 私教工作室的模型會更加適合。此外,私教館本身客單價較高,有三五十個客戶或許就可以盈利,所用空間面積較小,但基礎器械的配備全面。目前樂刻還針對酒店模型對該模式繼續調改。與中高端酒店進行合作,是否意味著樂刻正嘗試挖掘更多中高端場景呢?
韓偉表示,“只要是消費者有需求,我就應該把店開到他們身邊去。假設在酒店里開瑜伽館,我把小瑜莢開到全季酒店或亞朵酒店,用戶體驗可能會更舒服一些,因為酒店品質相對較好,私密性也更強。其實我是站在用戶角度,想我應該往哪開,而不是想打高端人群,樂刻的經營理念是強調運動平權。”
- 向 SPA、餐飲等更多場景蔓延
韓偉所說的“平權”不僅局限于健身主業務,還體現在其他與“健康”相關的延伸業務上。樂刻試圖未來用更低的價格來拓寬“愛美”和“健康”的消費群體,以擴大產能、補齊供應鏈。
韓偉表示,目前市場中能夠享受到的SPA服務價格大概在一分鐘3~5元左右,一個小時需要花費約180 元或者更貴。樂刻想把價格做到一分鐘2元,價格變低但品質更好。“樂刻在健身領域能夠把價格往下調,一定也可以在SPA領域把價格降下來,使更多人用更低的價格享受SPA服務。”
實際上,樂刻在健身學院投入的背后邏輯也是圍繞“愛美”和“健康”人群補齊供應鏈。與健康有關的餐飲,是樂刻正在努力嘗試的方向,健身人士不僅在運動上存在需求,在餐飲方面會更注重健康,通過延伸健身房上下游和關聯生意,有助于樂刻拓寬產業鏈。據悉,樂刻已經與輕食品牌 Foodbowl(超級碗)達成合作。從 2015 年于北京創立第一家門店開始,超級碗在輕食領域已有十年的打磨經驗,目前在全國已有近100家門店。
韓偉指出,“樂刻希望給用戶最好的食材、最成熟的供應商,與超級碗合作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優惠,吃到更健康的優質食品。未來我希望能夠把健康餐的價格降到 6 折,大家健康餐吃的少,還是因為價格偏貴,一般都要賣到 40 元左右,其實可以降到24元左右,食材成本大概占 35%。當我們提供的健康餐比自己做得便宜時,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不論是投資 SPA 品牌還是深入健康餐領域,樂刻都是在圍繞“健康”需求來縱深擴產能,而在橫向層面,它試圖通過控股健身器械工廠來解決器械的維護修理難題。
韓偉給《商學院》雜志算了一筆賬,樂刻每年在器械上的采購金額在 1.5 億元左右,器械維護則完全交由器械廠家負責,如果將維護成本拆分來看,每年估計會在 2000 萬元以上。由于健身器械較重,運輸費用特別高,這就導致當器械使用一定年限后,它的剩余價值可能只有 1000 元,但運輸費用就要花費800 元,整個過程并不經濟。因此,樂刻正準備入股一家器械工廠。
韓偉透露,樂刻高強度應用的器械,一般使用10年沒有問題,但現在因為維護或者翻修的廠家能力跟不上,導致出現維護成本較高。通過控股一家優質器械工廠,可以利用工廠去找零配件,同時擁有固定的維護工人,這樣器械使用時間可能延長50%~100%。
(樂刻創始人兼 CEO 韓偉)
03
不止于健身房品牌
樂刻橫縱向拓寬上下游產業鏈的背后,是將近十年所積累的數智中臺能力,這些新業務賽道依托其數據調度系統,將線上線下場景結合在一起,給中國健身行業提供更多相關的解決方案。樂刻希望通過相關生態的打造,改變人們對它是“健身連鎖品牌”的刻板認知,成為一個通過技術中臺提供服務的“新物種”。
- 樂刻本質:服務數智中臺
平臺導購、派單系統、約課系統、用戶評價系統、在線化運營系統、教練和課程的供應鏈、數字化用戶資產等元素構成了樂刻的中臺賦能體系,這也是業內唯一將供給端、需求端在線化并數字化的中臺系統,使健身服務如商品一樣,可以有效匹配給用戶。
此前,樂刻就將自己定義為運動產業數智中臺,如今韓偉將“運動產業”改為了“服務”。韓偉表示,一說到樂刻,很多人會認為它是個健身房連鎖品牌,其實樂刻本質上是用數智中臺去控制場景端,用數據調度系統去匹配產能,以提升運營效率。無論是健身房、餐飲公司還是 SPA,樂刻希望通過數智中臺去控制創業端。嚴格意義上講,它是通過技術中臺提供服務的“新物種”。
與美團、淘寶、京東等線上平臺不同的是,樂刻連接的是線下服務與線上能力的匹配,而不是搭建平臺去銷售標品,其更側重為服務端的運營賦能。可以簡單理解為只要是需要線下門店,且需要有人來服務的行業,都可以用數智中臺去調控,樂刻都可以覆蓋。
實際上,樂刻是 S2B2C 的邏輯,即在供應端和消費端之間增加一個“S 端”,也就是數智中臺,打通場景、用戶、教練、服務。比如,樂刻的數智中臺可以調節門店的客流數以及門店每節課的飽和率,一旦將場景數據化,就可以分析表現不好的數據,以提高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
在韓偉看來,不論是數智中臺能力比樂刻具有優勢的瑞幸,還是酒店這類傳統服務業,它們都偏向標品,因為只有前臺是對人服務,進了房間后的各項設備在商業邏輯上更接近于標品。在純服務業領域中,很少有像樂刻持續10年高投入的,樂刻的服務場景并不局限于健身房。
他透露,樂刻下一步會嘗試羽毛球業務,羽毛球場是分時租賃場地,相比于健身房,業務復雜度更低,管理會更加簡單。羽毛球的教培就相當于私教,可以占到 60% 的收入。當前樂刻已經在杭州上城區鄰居中心花園店打造了運動綜合體,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包含羽毛球場和籃球場。
- “希望能把游艇和高爾夫降到 99 元”
“讓每個人平等享有運動健康的資源和權利”是樂刻創立之初的企業使命,成立將近十年,樂刻在提供更多健身產能的同時,也在努力踐行著社會責任。
韓偉表示,樂刻切切實實解決了 1 萬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改變了傳統健身房的行業生態,為健身領域的創業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系統和平臺,擁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價值。韓偉透露,樂刻正在與某退役軍人機構合作,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渠道。
數據顯示,2023 年有 11.1 萬名退役軍人參加了各類技能培訓;各地實施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了約 1.1 萬場招聘活動,39 萬人達成就業意向。據了解,此前樂刻在做教練培訓時,培訓班里便有15% 左右是退役軍人,此次合作的社會價值可見一斑。
未來,韓偉不僅希望把樂刻開到更多消費者需要的地方,還致力于為消費者打破運動壁壘,讓更多場景和運動觸及消費者,比如游艇和高爾夫。
韓偉指出,“游艇應該屬于我們每個人,每個人都可以坐游艇去玩,但目前沒有人去做這個業務。同時,高爾夫亦成為一種身份象征,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打得起高爾夫,讓它回歸運動本質。這兩者背后實際上都因為沒有人去解決產能問題。”
在韓偉的構想中,他希望未來 10 年之內,可以把游艇和高爾夫的價格降為 99 元。盡管有許多難點需要突破,比如碼頭尚未開放、高爾夫場地運營管理等,但這一愿景卻是值得期待的。
“20 年前健身房也是一種身份標志,是用來炫耀的東西,但今天我讓健身房變成便利店了,未來我要讓高爾夫也變成便利店。”韓偉的計劃不只“萬店”,樂刻還將帶來怎樣的新故事,《商學院》雜志將持續關注。(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