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02億人次,5月1日,當天全國鐵路發送旅客2311.9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
近年來,我國高鐵網絡持續加密,“八縱八橫”主骨架加速成型,讓“千里江陵一日還”從詩境走進現實。當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更打通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動脈,讓假日經濟的熱力沿鋼軌輻射全國。
科學調配,跑出“暢行加速度”。面對“五一”假期井噴式出行需求,鐵路部門以動態化、精準化的運力調配實現供需高效匹配。依托大數據預測客流趨勢,加開夜間高鐵、重聯動車組、增掛普速車廂,在熱門線路上形成“潮汐式”運力補充,有效緩解運輸壓力。同時,公益性“慢火車”和“鄉村振興”列車持續開行,既保障偏遠地區民生需求,又助力山貨進城、學子返鄉。探尋今年“五一”小長假不難發現,一項項舉措始終本著“哪里有需求,列車就往哪里開”的原則,讓民眾的出行之路更加順暢。
服務升級,盡享“旅途好時光”。從“走得了”到“走得好”,服務升級成為提升出行獲得感的關鍵。重點旅客預約服務覆蓋更多特殊群體、全國120個車站實現站內便捷換乘、37個樞紐站與地鐵免安檢銜接、與地方交通聯動優化景區接駁服務,“無縫換乘”為民眾出行織就“便利網”;站車餐飲從速食簡餐升級為“地域風味”,“一碗好飯”暖了胃更暖了心。不僅如此,各地鐵路部門舉辦豐富多彩的站車文化活動,將旅途時光轉化為文化浸潤的獨特體驗,讓“詩與遠方”始終伴隨溫馨煙火氣。
特色列車,駛向“出行新體驗”。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還是“頂流”。有關數據顯示,4月上旬以來,“五一旅游景點”網絡搜索量上漲167%,人民出行熱情高漲。鐵路部門抓住時機,在熱門旅游城市開行特色旅游專列,載著游客登滕王閣賞霞光、臨岳陽樓懷古今、入桂林賞水墨丹青、探戈壁觀大漠孤煙。“高鐵+旅游”不僅縮短時空距離,更帶動沿線餐飲、住宿、文創消費暴漲,讓“流量”變“留量”、“過客”成“常客”,為鄉村振興和城市群協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五一”大考,鐵路以更高效率、更暖服務、更強協同,為“流動中國”書寫新時代的奮進篇章。筆者相信,隨著“八縱八橫”高鐵網加速成型,一幅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余林青)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