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魚躍法學
作者 | 魚躍法學
一、引言
最近快進入畢業季了,偶然聽班長說起導員們在為就業率指標發愁,想起身邊沒有升學意向的朋友也在每天吐槽這慘淡的就業市場,連找個實習崗位都是所謂的“5輪面試”。好奇問問deepseek“法學生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果然回答不出我所料,就業率持續低迷、競爭激烈,薪資兩極分化、初期收入偏低,但在冗長的分析中,一個“就業方向多元”閃光浮現。
近些年,買炒面送法律咨詢業務將“法學生就業難”這一話題再度拖入輿論風波,目前已成為眾多法學生自我調侃的話題。其實仔細想想,未嘗沒有合理性。炒飯炒粉業務對法學專業在校生提升生活幸福感指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客觀上減輕了過重的學業或工作壓力下心理狀態失衡的風險。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法學生的生存空間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挑戰和機遇,畢竟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給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炒面/炒粉/訴訟代理/刑事辯護
然而,隨著“地攤經濟”的火熱和新興崗位的強勢來襲,法學生從事炒飯炒粉業務具有顯著優勢,其所能提供的服務比傳統的熗炒等形式更加多元,可以有效彌補拓展案源較難以及小攤食品安全等的劣勢。
從可行性上分析,不會做飯的法學生不是好廚子。在從事炒飯炒粉業務時精湛的廚藝與巧舌如簧的語言技巧無疑是門庭若市的關鍵因素。法學與做飯在就業層面上看似彼此獨立,二者具有完全不同內容、性質與特點,但其并非兩條完全不交匯的平行線,若在實踐中片面堅持法學與做飯分治理論,會與飽和的就業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與時代發展的不協調性和不同步性。因此,法學生亟待探尋本專業與炒飯炒粉相結合的可能路徑,以解決就業競爭激烈與廚子市場飽和的問題。
二、法學生炒飯炒粉的可行性分析
從現有資源鏈和技術邏輯分析,法學生從事法律咨詢業務具備高度專業貼合性,與炒飯炒粉相結合的可能性大嗎?
首先,雖然廚子的技術防護體系與獨家料理配方形成核心屏障,但法學生在入行時可通過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豐富的實習演練破除隔離,且作為熬夜趕工必備,大量的品鑒記錄使得其口味挑剔,更能直擊顧客的胃。
其次,作為時刻吹響維權號角、以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義使者,法學生在炒飯炒粉過程中定當尤為注意食品安全衛生與經營許可等一系列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并提前做好預案,以防出現糾紛影響攤位名譽。
再次,目前國內“法律+做飯”的復合型人才短缺,多局限于某一領域深耕,結合廚子炒飯時空閑的嘴唇與法律人咨詢時閑置的雙手雙重維度,可形成完美貼合,提升法學生炒飯炒粉的可能性。
最后,如果我們回歸人之常情,當你看到一家攤位上出現“加群領2元紅包,贈法律咨詢”時,你一定會忍不住駐足凝視,若此時你正饑腸轆轆,買了一份炒飯后發現驚為天人,進入粉絲群后又識得老板的專業知識過硬,怎能不向各方大力推薦這樣一個多棲發展的法律廚子呢?
因此我認為法學生從事炒飯炒粉業務可達到高度蓋然性的標準。
(一)法學生炒飯炒粉的實用主義取向
探索法學與炒飯炒粉的契合性,需要深度挖掘二者的特質,開掘其本源性原理。通過深入探索相關的炒飯炒粉美味與大量的社會經驗積累,可以將法學生進行炒飯炒粉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我懷疑與否定。這一時期,法學生固著于自身所熟知的領域,認為法學與做飯相結合是荒誕的無稽之談。一是認為自身所持有的專業知識無法實際運用到炒飯炒粉的實踐中去,二是覺得自己無法承擔起做出煙火氣美味的食物的職責,這種認知偏差恰似試圖在二者間搭起了一層厚障壁。
第二階段是逐漸說服與嘗試。就業形勢嚴峻使得法學生的壓力持續加大,在初入職場的過程中,法學生發現其實法學就業過程中的職場套路,并非展示自身有多深厚的法學積累,也并非簡單的“展示自己”,而是要與人建立深度聯系;這顯然與炒飯炒粉的特質交相呼應,路邊攤大廚以精妙絕倫的手藝進行創作,可與顧客的胃進行深度溝通。法學生顯然發現了此種關聯性并開始有所動搖。
第三階段是迅速成長與自信。在發掘一項契合點后,法學生通過不斷嘗試與探索加強關聯性,圍繞宣傳與營銷、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等方面開展了新一輪的協調性研究,并獲得顯著成效。
第四階段是全面開展與實踐。在發現身邊的同學或者同事們開始從事相關的業務活動后,法學生又嘗試讓其與本專業法學知識相結合,例如提供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這無疑是招攬案源的好方法。
上述進程表明,法學生就業與炒飯炒粉相互塑造、彼此呼應,貫穿了人工智能時代法學找工作的基本面。法學生從事炒飯炒粉業務呈現出鮮明的實用性和發展性。當大廚的手在不停翻炒時,現實上演著法律科普的場景,憑借著其“三寸不爛之舌”,成功打響攤位名聲,炒飯合法合規更是給顧客吃上了定心丸。法學生與炒飯炒粉似有著命中注定的緣分般,是天造地設的良緣。
(二)法學生炒飯炒粉的雙重主線及其反思
食物是法學生工作的動力。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智慧與手藝的不可替代性構成了法學生生存的現實基礎,并主導著其就業難度與方向。以炒飯炒粉為業務的實用主義范式,主張法學生在該領域釋放法律的意義,強調在具體情境中施展廚藝與解決法律問題,探索法學生就業的支點與動力。
概括來說,這一范式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是炒飯炒粉業務的整體推進,確定了主要經營范圍的總體邏輯和具體方案;二是法律業務的逐步滲透,為二者相結合提供了實施的著力點。
在第一條主線上,作為優質的法學后備力量,顯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同時作為新時代牛馬,具有超高的自我獎勵意識(今天工作好累,獎勵自己一份炒面),從而逐漸精進飲食品味,炒飯炒粉的品質自然不用過多憂慮。此外,除了滿足基本味道要求,也要深刻剖析現在消費者的購買傾向,而法學生可以直擊犯罪者深處尋找法律風險,同時大多有著豐富的辯論經驗,由此可以制定差別化營銷策略,以及對應的失誤預案,推動炒飯炒粉業務走向專業化、精細化。
在第二條主線上,由于案源爭奪戰的激烈,法學生們需要拓展找尋思路,進而主營業務炒飯炒粉即成了很好的附著點。若在普通地段開展擺攤業務,可以通過擺出“法律咨詢”等牌子,進一步吸引因周圍出現食品安全而想要維權的消費者,營造精彩的“商業戰”;若在繁華地段開展擺攤業務,則可以吸引一些優質的老板客戶,不僅私域達成擴張,還能期待一下顧客的付費能力。
由此看來,法學生炒飯炒粉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契合我國法學生的就業需求。但同時也要看到,行業融合所隱藏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方面,法學受限于傳統印象中的精英主義可能會引發大眾對于炒飯炒粉口味的質疑;另一方面,炒飯炒粉的民間大師層出不窮,如何打響招牌還缺少精細設計,尚未形成體系化的方案。
(三)法學生炒飯炒粉的融合主義轉向
法學配套產品層出不窮,使得法學與食物界融合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需要對上述缺陷進行查漏補缺式的修補,或是根據操作時間開展碎片式的重建,目的是加強法學生炒飯炒粉的契合性。
正如前段時間有一小波熱度的“法烤”開業,暗示法學生可以在攤位名稱與宣傳方式上做文章,例如經過美食家“某知名法學教授”權威認證,又例如“法考必過炒飯”“公考必過炒粉”等,引起輿論場的討論,從而引來一波熱度。
《法烤》
此外,還可以擺出相應可以證明自身法律素養和能力的證書榮譽等,打出“干凈、衛生、合法”的稱號,打消消費者關于食品安全的顧慮。同時可以進行食品安全違法普法活動,使得消費者建立相關的維權意識以及獲賠數額的大致印象,在其自身維權受阻后,可助力一把,在商業信譽的鋼絲上站穩腳跟。但正因如此,法學生們更要警惕攤位營業資格以及衛生等方面的問題,莫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同時,可成立相關的炒飯炒粉聯盟,帶動行業共治,以此由于受同行尊重與聯動,前期自立門戶時便可沾染些許人氣,再憑借出色的技能留住顧客。同時,也可幫助同行處理相應的法律爭議問題,從而進一步拉動業務的協同機制。
當我們撕開法學生“精英主義”的面紗,可以看到其與炒飯炒粉的深刻關聯度,不因高高在上的法律業務而不沾染市井風味,也不因絕妙味道扭曲法學生的學習能力。
或許,在就業市場日近飽和的當下,炒飯炒粉的生命力不再取決于其品質,而是性價比與提供服務的多樣類型。當傳統的路邊攤還在眼巴巴地等著老顧客的光臨時,當法學生還在廣撒網地海投時,真正的破局之道往往在于二者的融合。畢竟,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唯有跟上多元化的需求,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
(以上內容為筆者純抽象)
三、法學生的冷靜破局之路
戲謔過后,還是得回歸這“完蛋”的世界。其實寫到這里,倒真有點想去轉行當個廚子了。幾乎就業實習市場上傳來的總是壞消息,比如超長的律所黑名單、熱傳的FD實習瓜以及紅圈降薪潮等等等等,眼前黑了又黑的同時又在幻想,既然經濟是個周期,會不會三四年后我們法學生又翻紅了,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畢竟人還是得有點兒盼頭才能繼續走下去。
(一)法學生的畢業綜合征
畢業季總是有許多想法,看著稚嫩的新生朋友們,在想如果帶著記憶重來一遍,會過怎么樣的人生呢?是擺爛著盡情享受僅剩的學生時代,等到了法考時再埋頭苦學,最后考公也好當律師也好,混口飯吃而已;還是從開始就扎進學術圈子里,一路穩扎穩打讀研讀博,最后成為學術界的“小嘍嘍”;抑或早早確定自己的執業方向,并瘋狂卷實習刷經歷,offer拿到手軟……可惜沒有如果,就像雖然現在大家說起炒飯炒粉法律咨詢覺得很荒謬,雖然明知沒有辦法斬釘截鐵地說出這一行很有前景之類的話語,但面對新生還是會給予最大程度的鼓勵一樣,即使知道生活的真相,仍要找尋自己人生的勝利。
看到一篇文章說“法考是每個法學生的畢業綜合征”,通過這場考試似乎只是達到了就業的最低門檻,很多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發現一起面試投簡歷的人人手一本。除了考公(這里不細說是因為國考人數持續上升很明顯能過證明這條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刷招聘信息刷多了就會發現,大家更傾向于挑選有一定經驗的人又或者有很多附加條件,例如英語成績等等。這就形成一個悖論:我根本就沒工作過,哪里來的執業經驗?于是一個奇怪的“卷實習”風潮來襲(據說金融和法律是逃課率最高的兩門專業),為了證明自身的價值所在,瘋狂地開展實習工作,其實只留下了“痛苦”的dirty work回憶,要具體問一整個項目的開展,那這個問題稍后會再跟x律師確認一下。
又或者說,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推動著我們不斷向前,畢業生們在迷茫,既然明知前方是深淵,可我們到底為什么還要取得這一場考試的勝利?
(二)法學生的就業焦慮
前途的不定向在目前來看似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但其實那些無比痛苦難熬的瞬間,數年過后來看應該如過眼云煙,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了。或許那個一畢業就成功留用紅圈所的風云人物,現在正在趕往項目地的高鐵上,即使信號不好也要抓住一切機會解答客戶的疑問;或許那個三戰失敗轉而求職的“倒霉蛋”,因為勝訴了一個影響力較大的案子一戰成名,現在家財萬貫帶著一眾團隊……人生的坎一個接著一個,不如將現在的難關當作“炒飯炒粉”的調味料,想吃辣的就多放點小米辣,有忌口的就謹慎下料,仔細想想再熟練的老手也會有失手的時候,那作為小菜鳥的我們只管放手去做好了。
每年都在說是最難就業季,每年的論證數據也足夠充實,公考的人數也逐年上升,大家都想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尋求一種穩定,雖然搖搖欲墜,但暫時的安心已經可以滿足當下的追求。個體在歷史的洪流中無處可避,唯一可做的就只有找尋應對的姿態。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自怨自艾并不能改變任何,或適應或創新,總而言之在這個一無所知的時候,勇氣和努力難能可貴。就像第一個做炒飯炒粉的法學生,真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四、結語
就業市場那只看不見的大手揍了你一頓,把你打得鼻青臉腫。你聽見周圍的人指指點點,哇這個人被欺負的好慘噢,你狠狠地瞪了對方一眼,看著手機上無數條“與崗位不匹配”的拒信,你深呼吸一口,決定苦練廚藝,終于大功告成,在校門口擺起了炒飯炒粉的響亮招牌。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中,時不時吹噓曾經法律經歷的輝煌歷史,終于天降大單,做回主業的同時顧客們還在惦記你的獨特手藝,妙哉妙哉!
法寶新AI系列產品
智能寫作
智能問答
模擬法庭
法寶來合同
法寶合規
責任編輯 | 吳曉婧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本文聲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