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宏觀指標中,用社會平均工資來衡量收入情況,但這一指標統計范圍僅限于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就業人員,不在統計范圍內。
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范圍包含了所有人口,但也將退休金、房屋租金、股票分紅等收入納入統計范圍,
而且,前述兩大指標,都只輸出平均值。如你所在,在收入這個領域,平均值與中間位置的數據(中位數)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沒有一種方法,統計到所有就業人員,同時又以中位數的形式展示的呢?答案是有的,這便是人社部門組織的人力資源市場成本調查。
當然,沒有一種統計方法是完美的,調查收入也存在缺陷,那就是統計所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不利于靈活調整決策(以年為單位,通常在第二年的年尾甚至第三年才發布)。
而且,并非所有的地方都發布此組數據,比如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大城市,到目前為止就沒有發布類似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及用工成本信息》報告。
以上是前置信息,接下來,我們從一些城市的前述報告里,摘錄與學歷相關的工資數據,展示學歷隨城市的變化情況。
在這組數據中,我們收集到了成都、溫州、深圳、佛山和東莞五地、2023年度區分學歷的工資數據(報告名稱為2024,發布于2024年底或2025年)。這里所說的工資,指稅前工資。
在我國,受教程程序可分為七大類:研究生(碩士和博士)、本科、專科、高中(中專)、初中、小學和文盲(半文盲)。
從更大范圍的數據分布看,學歷與收入成正比,學歷越高,收入也越高。當然,低學歷但高收入的情況也有,但概率更低。
不管是在溫州、深圳、佛山、東莞還是成都,對于初中學歷的人而言,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就能超過本學歷90%的人。
在溫州、佛山和深圳,如果你擁有研究生學歷,年收入10萬元,卻比同等學歷90%的人都要低。
在深圳,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如果你想超過同等學歷90%的人,你的年收入要達到68萬元。
本科,是很多人擁有的學歷。從數據看,深圳、佛山和溫州,大約一半的人,年收入在15萬以上,而東莞和成都,一半本科生年收入不到10萬元。
如果你擁有本科學歷,選擇哪座城市,答案是很清晰的。正確的選擇產出的效果,要大于盲目的努力,這應該是一個常識。
如果你只有初中學歷,深圳和佛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數據顯示,溫州初中學歷的人,一半人一年能拿到5.8萬元。佛山、深圳、東莞和成都這一指標分別是6.7萬元、6.5萬元、5.6萬元和4.8萬元。
如果你想了解其他城市的情況,可以直接查閱各地發布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及用工成本信息》報告,里面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