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鳳凰古城是一個很著名的旅游景點,它之所以著名和沈從文不無關系。沈從文是民國時期一個非常出名的作家,其代表作《邊城》在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中排名第二,僅次于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苗族,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鳳凰縣。建國后,沈從文轉而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
當1949年、沈從文離開了文學事業時,他認為自己在文學方面“沒有發言權”了;但其實不然,他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離開歷史博物館、重回文壇的。
1953年的第二次文代會上,毛主席接見過他;當時主席握著他的手問他多大年紀,聽完他的回答后說:“你還不算大嘛,還可以寫幾年小說嘛。”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當時周總理也鼓勵他再寫小說;可是,書店給他的通知:“你的書已經過時了,燒了。”那個時候,臺灣當局也在禁他的書。
往事如煙。值沈從文忌辰,如去選摘一段1982年5月27日、他在吉首大學的演講(記錄稿),以表追思吧。
至于說到文章,做學問,我這個人就糟糕透了,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字認不得。不僅當時不懂得標點文法,現在還是不懂標點文法,說我是個知識分子,那是個錯誤,我是個假知識分子!
至少我是毫無“天才”,主要是耐心耐煩,改來改去,磨來磨去。我文章大概發表了不少,但文字成熟得很晚,直到一九二九年后才比較成熟,比較通順。一九三0年到一九三一年,這幾年寫得比較順利。有人不是罵我是“多產作家”嗎?那時,要解決生活問題,有時不得已,不是好現象。
當時,我們許多曾在一起的,有的有機會、有熟人進清華念兩年,再到美國兩年,回來得個博士,每月就可拿四百塊錢。
我算是第一個職業作家,最先的職業作家,我每個月收入從來不超過四十塊錢。直到一九二八年后,到學校教書了,每個月才拿到一百塊錢。那生活,比想象的要困難些。我唯一的一點好處,有個習慣,向前走了,就不回頭。
1947年,沈從文夫婦與巴金(左二)等友人
沈從文和汪曾祺(左)
1929年上海。左起:沈從文、沈荃、母親、沈岳萌、沈云麓
本來,我給家鄉親戚、老上司寫個信、要點錢,有什么要緊?可我覺得硬扎一點好。說當時書店對作家有什么好處,也看不出,一九二八年以后,新書店還能維持,全靠剝削作家。照例,我一本書稿,連版權也賣給人家,只一百塊錢。
對這,我也不在乎。我總覺得,要搞新文學,要用它代替文言文的影響,或者晚清文言文的不良影響、代替鴛鴦蝴蝶派式的文字,能在國內和國際上勝任文學革命所說的要求,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大概每個人應該有幾十年的努力,做各方面的試驗,才有點希望。
不是幾個人,有個團體,辦個雜志,一起哄就成的。一定要每個人寫幾十本書才能見效。這個想法當然好,照這樣做的,恐怕就為數不多。因為在有的人看來,寫下去,要時間,也解決不了社會問題。
一些對革命有認識的,到武漢去了,后來大部分犧牲了。另外一批,身份不同一點的,做官去了。我不中用,也不機敏,有鳳凰人的固執,只想在文學上“試驗”下去。
要緊的是學習,但學習上我也很差,可以說只學習了十一個字,就是“為人民服務”、“實踐”、“古為今用”。對這十一個字,我認識得具體。凡是抽象的帶點務虛性的,我總是弄不通,總是理解得很差,也很容易犯錯誤。所以,到社會大變革后,我就轉到博物館去了。轉到博物館,不知不覺過了三十年,說是為人民服務,實際上是向人民學習。
三十年來,機會也好,能見到比較多的實物,綾羅綢緞、壇壇罐罐、花花草草,總是十萬八萬的,機會和條件都好,也很有興趣,而且特別有興趣的是毛主席提到的“古為今用”。
地下的東西,發現得越來越多,個人在這些東西間不知不覺就過了三十年。至于說到我是專家,萬萬不能相信,就只有一些常識,各方面有點常識。由于我的金文底子不好,常識也只限于漢代以后,以前的就少了。現在編了一本書出來,也還是黨的鼓勵,是科學院得到周總理同意讓我來編的。
所以,我也就大膽于接了過來,得到各方面的幫忙,大概一九六四年就編了出來。可是,很快大運動就來了,這書稿也幾乎燒掉。幸好,竟保存下來,“四人幫”倒后,我被調到科學院,幫我設立一個服飾研究工作組,給了我一些工作條件,寄托了很大希望。
沈從文、張兆和夫妻及長子沈龍朱,九妹沈岳萌
沈從文和妻子張兆和
剛才有同志說我是專家,萬萬不要相信。等于我那個寫作,寫作我應當承認是失敗了。我有幾個同事,那真正稱得上天才,人家寫完了一個字不改,印出來很象個東西,燒掉后重寫,又同原來一樣。
至于我,寫東西是一個個字改出來的。所以,假定我的書燒掉了,我連書名字也記不得!我的書,在五三年時,曾因從書店看來是過時的,便代為燒掉了。
臺灣一直禁止出我的書,到現在還沒有解禁。現在有機會重印些出來,是香港一些不認識的朋友幫寄了些來。香港這個地方雜一點,我過去寫的東西也還找得出。他們給我寄了五十本來,我才以編個選集,對這個選集也不宜寄托大的希望,因為寫的都是五十年前的事,過時了。
譬如寫到我家鄉的地方,除景色以外,社會面貌基本上是變了。只能當成反面材料,用來對照,看到我們新社會的可喜,看到我們這小地區人過去的痛苦的情況。
也有人說:你把湘西,你的家鄉刻劃得太美了。可他們到了湘西,又都同意,說湘西是不錯。特別是我們湘西人的爽快、熱情、愛好朋友、做事情堅韌方面,得到大家認可和好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