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補充兵的意義下,每日受軍事訓練的,本城計分三組,我所屬的一組為城外軍官團陳姓教官辦的,那時說來似乎高貴一些。另一組在城里鎮守使衙門,歸鎮守使署衛隊杜連長主持,名分上便較差些。這兩處皆用新式入伍訓練。還有一處歸我本街一個老戰兵滕四叔所主持,用的是舊式教練。新式教練看來雖十分合用,鋼鐵的紀律把每個人皆造就得自重強毅,但實在說來真無趣味。且想想,一群小孩子,最大的不過十七歲,較小的還只十二歲,一下操場總是兩點鐘,一個跑步總是三十分鐘,姿勢稍有不合就是當胸一拳,服裝稍有疏忽就是一巴掌。盤杠桿,從平臺上拿頂,向木馬上撲過,一下子摜到地上時,哼也不許哼一聲兒。過天橋時還得雙眼向前平視,來回作正步通過,野外演習時,不管是水是泥喊臥下就得臥下,這規矩真不大同本地小孩性格相宜。可是舊式的那一組,他們卻太瀟灑了。他們學的是翻斤斗,打藤牌,舞長槊,耍齊眉棍。我們穿一色到底的灰衣,他們卻穿各色各樣花衣。他們有描花皮類的方盾牌,藤類編成的圓盾牌,有弓箭,有標槍,有各種華麗悅目的武器。他們或單獨學習,或成對廝打,各人可各照自己意見去選擇。他們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單刀,一人使關刀或戈矛,照規矩練“大刀取耳”“單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廝殺題目。兩人一面廝打一面大聲喊“砍”“殺”“摔”“坐”,應當歸誰翻一個斤斗時,另一個就用敏捷的姿勢退后一步,讓出個小小地位,應當歸誰敗下時,戰敗的跌倒時也有一定的章法,做得又雅致又活潑。作教師的在身旁指點,稍有了些錯誤,自己就占據到那個地位上去示范,為他們糾正錯誤。
這教師就是個奇人趣人,不拘向任何一方翻斤斗時,毫不用力,只需把頭一偏,即刻就可以將身體在空中打一個轉折。他又會爬樹,極高的桅子,頃刻之間就可上去。他又會拿頂,在城墻雉堞上,在城樓上,在高桅半空棋枓上,無地無處不可以身體倒豎把手當成雙腳,來支持很久的時間。他又會泅水,任何深處皆可以一氽子到底,任何深處皆可泅去。他又會摸魚,釣魚,叉魚,有魚的地方他就可以得魚。他又明醫術,誰跌碰傷了手腳時,隨手采幾樣路邊草藥,搗碎敷上,就可包好。他又善于養雞養鴨,大門前常有許多高貴種類的斗雞。他又會種花,會接果樹,會用泥土捏塑人像。
這舊式的一組能夠存在,且居然能夠集收許多子弟,實在說來,就全為的是這個教練的奇才異能。他雖同那么一大堆小孩子成天在一處過日子,卻從不拿誰一個錢,也從不要公家津貼一個錢,他只屬于中營的一個老戰兵,他作這件事也只因為他歡喜同小孩子在一處。全城人皆喊他為“滕師傅”,他卻的的確確不委屈這一個稱呼。他樣樣來得懂得,并且無一事不精明在行,你要騙他可不成,你要打他你打不過他。最難得處就是他比誰都和氣,比誰都公道。但由于他是一個不識字的老戰兵,見“額外”“守備”這一類小官時,也得謙謙和和地喊一聲“總爺”,同時他不單教小孩子打拳,有時還鼓勵小孩子打架,他不只教他們擺陣,甚至于還教他們洗澡賭博,因此家中有規矩點的小孩,卻不大到他這里來,到他身邊來的,多數是些寒微人家子弟。
他家里藏了漆朱紅花紋的牛皮盾牌,帶紅纓的標槍,鍍銀的方天畫戟,白檀木的齊眉棍。他家中有無數的武器,同時也有無數的玩具;有鑼,有鼓,有笛子胡琴,漁鼓簡板,骨牌紙牌,無不齊全。大白天,家中照例常常有人唱戲打牌,如同一個聚樂部。到了應當練習武藝時,弟子兒郎們便各自扛了武器到操坪去。天氣炎熱不練武,吃過飯后就帶領一群小孩,并一籠雛鴨,拿了光致致的小魚叉,一同出城下河去教練小孩子泅水,且用極優美姿勢鉆進深水中去摸魚。
在我們新式操練兩組里,誰犯了事,不問年齡大小,不是當胸一拳,就是罰半點鐘立正,或一個人獨自繞操場跑步一點鐘。可是在他們這方面,就不作興這類苛刻處罰。一提到處罰,他們就嘲笑這是種“洋辦法”,事情由他們看來十分好笑。至于他們的錯誤,改正錯誤的,卻總是那師傅來一個示范的典雅動作,相伴一個微笑。犯了事,應該處罰,也總不外是罰他泅過河一次,或類似有趣味的待遇,在處罰中即包含另一種行為的獎勵。我們敬畏老師,一見教官時就嚴肅了許多,也拘束了許多。他們則愛他的師傅,一近身時就瀟灑快樂了許多。我們那兩組學到后來得學打靶,白刃戰的練習,終點是學科中的艱深道理,射擊學,筑城學,以及種種不順耳與普通生活無關系的名詞。他們學到后來卻是馳馬射箭,再多學些便學擺陣,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幟,各自隨方位調動,隨金鼓聲進退。我們永遠是枯燥的,把人弄呆板起來,對生命不流動的,他們卻自始至終使人活潑而有趣味,學習本身同游戲就無法分開。
本地武備補充訓練既分三處,當時從學的,最合于事實的希望,大部只盼得一個守兵的名額。我們新式操練成績雖不壞,可是有守兵出缺實行考試時,還依然讓那老戰兵所教練的舊式一組得去名額最多。即到十六年后的現在,從三處出身的軍官,精明,能干,勇敢,負責,也仍然是一個從他那兒受過基礎教育的張姓團長,最在行出色。
當時我同那老戰兵既同住一條街上,家中間或有了什么小事,還得常常請他幫點忙。譬如要點藥,或做點別的事,總少不了他。可是家中卻不許我跟這戰兵在一處,還是要我扛了一枝長長的青竹子,出城過軍官團去學習撐篙跳,讓班長用拳頭打胸脯,大約就為的是擔心我跟這樣俗氣的人把習慣弄壞。但家中卻料不到十來年后,在軍隊中好幾次危險,我用來自救救人的知識,便差不多全是從那老戰兵學來的!
在我那地方,學識方面使我敬重的是我一個姨父,帶兵方面使我敬重的是本地一個統領官,做人最美技能最多,使我覺得他富于人性十分可愛的,是這個老戰兵。
家中對于我的放蕩既缺少任何有效方法來糾正,家中正為外出的爸爸賣去了大部分不動產,還了幾筆較大的債務,景況一天比一天壞下去,加之二姊死去。因此母親看開了些,以為與其讓我在家中墮入下流,不如打發我到世界上去學習生存。在各樣機會上去做人,在各種生活上去得到知識與教訓。當我母親那么打算了一下,決定了要讓我走出家庭到廣大社會中去競爭生存時,就去向一個楊姓軍官談及,便得到了那方面的許可,應允盡我用補充兵的名義,同過辰州駐防。我自己還正好泡在河水里,試驗我從那老戰兵學來的沉入水底以后的耐久力,與仰臥水面的上浮力。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我記得分明,到河邊還為的是拿了些紙錢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照習俗這一天誰也不敢落水,河中清靜異常。紙錢燒過后,卻把酒倒到水中去,把肉吃盡,脫了衣褲,獨自一人在清清的河水中拍浮了約兩點鐘左右。
七月十六日那天早上,我就背了小小包袱,離開了本縣學校,開始混進一個更廣泛的學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