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春市西南部13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小法庭撐起了35萬人的公平正義——
潭水人民法庭,負責轄區5個鄉鎮、110個村(社區)、1929個村(居)民小組的民商事案件審判任務,這個干警不足10人的小法庭卻如同扎根沃土的蒼松,以司法溫度化解鄉親們的煩心事,用創新智慧賦能基層治理,把“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字號招牌擦得越來越亮。
從“三進三訪”到“三方共治”
把荊棘叢變成竹籬笆
潭水鎮高堯村村口,村支書朱永芳認出是法庭的警車,立馬快步迎了上去。
“支書,最近村里一切還好嗎?”潭水法庭庭長林輝邊握著朱永芳的手邊笑著說道,“我們這次是路過,如果村里有啥新矛盾、有啥不懂的都可以跟我們說說……”
“都好,都好,你們上次調解的案件,村民也早都履行好了。”朱支書笑呵呵應道。
法庭轄區內多丘陵山地,人口散居各處,文書送達主要靠電話或郵件,送不出去的就得上門。在送達文書的路上,干警們會習慣性地走進村委會,詢問村里是否存在矛盾或難題。
“最遠一趟要跑4小時!”從北部三甲鎮山口村到與高州交界的雙滘鎮根子村,潭水法庭的干警早就把轄區跑了個遍,還和當地的村集體組織、鎮政府干部等“打成了一片”。
慢慢地,他們摸索出了“三進三訪”機制——進村居、進鎮街、進企業,訪基層治理單位、訪鎮村園區負責同志、訪轄區調解組織。2022年,該機制入選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近兩年,該庭共巡回辦案47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222起。
“潭水的糾紛就像那山里的藤蔓,光砍枝葉沒用,得順著藤找到根。”林輝告訴庭里的年輕法官,“真正的前端治理,是不等糾紛長成荊棘叢,就把它變成護山的竹籬笆。”
面對轄區內頻發的婚姻家庭、勞資爭議等矛盾糾紛,潭水法庭意識到,要將糾紛化解在萌芽,必須打破法庭“單兵作戰”的傳統模式。
“得把婦聯、司法所、行業協會、派出所等力量擰成一股繩,搭建起三方共治的新格局。”法庭積極推動,與鎮婦聯建立“法院+婦聯”聯調機制,與鎮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一庭兩所”聯動機制,與鎮平安法治辦建立“綜治中心吹哨、法官報到”機制……三方共治格局不斷完善。
2024年,潭水法庭參與訴前調解成功案件222件,成功率超90%,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同年獲評“廣東省‘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
從“法庭+”到優服務
案件服判息訴率近9成
“鄉親們但凡走到對簿公堂這一步,就說明真的拖不下去了。”面對涉農訴訟案件,潭水法庭干警都有條心照不宣的規矩——能調盡調、當判快判。
調解實效如何提升?法庭聘請5名市、鎮人大代表和1名政協委員擔任特邀調解員,吸納村干部和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通過“法庭+”多元解紛機制推進實質解紛。
2024年,潭水法庭通過該機制參與或指導調解糾紛124件,共調解成功112件,可調案件成功率高達90.32%。
同時,為著力提升調解能力,將調解員培訓納入日常工作中,2024年共采取“以審代訓”“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118人次。
2024年9月,在潭水鎮盤新村委會,一起因墾造水田項目引起的生命權糾紛正在村民們的關注下公開開庭,人大代表受邀參與旁聽。
庭審現場,法官有條不紊地審理,并結合釋法說理、現場調解,案件最終成功調解。而對村民群眾來說,這種生動且有理有據的法治教育“公開課”早已成為當地常見的場景。
信息化時代的紅利也給這一片樸實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潭水法庭轄區內,100余臺由法院投入建設的“云上法庭”設備與潭水法庭實現了跨越空間的信息互聯。
“不用來回跑,省下了車馬出行費,還能陪家人過節,法院這個機器裝得好。”一位通過“云上法庭”遠程參與訴訟的當事人對著村委會里的設備屏幕不住感嘆,并在庭后向潭水法庭送上了錦旗表示感謝。
2024年,潭水法庭進一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共審結訴訟案件327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97.2%,案件服判息訴率89.9%。
從“產業規范”到“鄉風治理”
化解案件背后的問題
4月的潭水鎮魚苗交易市場人聲鼎沸。一車車載滿鱖魚苗的貨車排成長龍,養殖戶們手持記賬本與客商熱烈交談。
作為魚苗孵化大鎮,魚苗交易是潭水鎮的“支柱產業”,年產值超3億元。但長期以來交易依賴“口頭約定”,埋下了諸多糾紛隱患。此前,村民劉某就因賒銷魚苗未簽合同而敗訴。
在審理多起涉魚苗交易案件后,潭水法庭敏銳地發現了這一行業發展方面的漏洞,通過大量調研走訪,敲定改正建議,及時向潭水鎮魚苗孵化產業協會發出《關于規范魚苗交易合同管理的司法建議》,詳細說明買賣合同簽訂的重要性,以及交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司法建議精準把脈,魚苗孵化產業協會會長拍手叫好,當即聯系林輝請教相關法律問題,并組織協會養殖戶會員進行學習。
“林庭長,現在客戶上門訂貨,哪怕是再熟的朋友,我們都會簽署合同,簽合同才放心。”協會一名成員在交易市場見到林輝時,開心地上前打招呼。“那就好,那就好,規范經營生意更興隆啊。”林輝用一口流利的方言回應道。
如今,魚苗交易“先簽合同后發貨”已成為當地行業共識。司法建議發出后,該庭再未收到一起因不簽合同產生糾紛的魚苗交易案件。
“這些年我們常去村里轉,看到的不僅僅是案子本身,也有案子背后的問題——有茶農和收購商吵得臉紅脖子粗,后來發現是合同漏了質檢條款;有一對小夫妻鬧離婚,一問才知道彩禮錢早被女方家拿去還了債。”林輝說,法庭不僅要公正高效辦理案件,也要善于從案件中發現糾紛背后的問題,與相關部門互通信息。
針對農村彩禮矛盾突出問題,潭水法庭向轄區內五個鎮相關單位發出《關于加強對農村高額彩禮問題治理宣傳的司法建議》,并啟動“法院+婦聯”模式共同開展普法宣傳講座、婚姻家事調解培訓等,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婚戀觀。
如今,村里的人都知道,彩禮是“禮”不是“債”,日子過得好才是真的好,文明新風逐漸形成。村民陳某就深有感觸:“現在娶親,彩禮雙方有商有量,真正減輕了鄉親們的負擔。”
來源:南方日報
陽江中院 陽春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采寫:葉光遍 張旖 陳惠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