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學名“卒中”)是中國居民死亡和成人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病理類型,中風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 其中以缺血性 中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死”(簡稱腦梗)更為常見。一旦發病,患者可能會面臨偏癱、失語、記憶力下降等功能障礙,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中國每年新發中風約394萬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的1/3,其中缺血性中風約占72%;現患病的中風患者達2800多萬人。2021年中國死因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因中風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的23%。
今天,健康榨知機就帶領大家了解缺血性中風的相關知識。
缺血性中風是一種什么類型的疾病?
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循環障礙等病因導致腦血管堵塞或嚴重狹窄,使腦血流灌注下降,進而缺血、缺氧導致腦血管供血區腦組織死亡。
這一疾病往往起病突然,通常伴有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病因。它的常見誘因包括勞累、腹瀉、寒冷、熬夜等,而頭暈、頭痛等則是常見的先兆癥狀。然而,部分患者也可能在沒有明顯誘因或先兆的情況下發病。
圖片來源:123RF
缺血性中風后,患者可能存在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眩暈和共濟失調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部分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全腦癥狀,癥狀持續時間至少 24 小時;在做頭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檢查時,醫生會發現存在經影像學證實的新發腦梗死灶。
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缺血性中風治療的關鍵在于盡早開始再灌注治療,也就是盡早恢復缺血區域的血液流通。目前,靜脈溶栓和機械取栓是較有效的恢復腦血流的措施,越早治療,有效性、安全性越高。
1.血管再通或血運重建治療
(1)靜脈溶栓治療
對于發病4.5小時內不存在溶栓禁忌證的患者,醫生可能考慮盡快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發病時間不明確或已超過4.5小時、但仍在24小時以內,醫生可能考慮結合醫院條件和多模影像學檢查評估是否可以給予靜脈溶栓治療。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包括替奈普酶、阿替普酶)以及尿激酶原,是目前主要的溶栓藥物,醫生可能根據醫療機構條件和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評估后選擇合適的溶栓藥物。
(2)血管內介入治療
動脈溶栓:動脈溶栓的時間窗為6小時,藥物可以選用rt-PA或尿激酶。
機械取栓:機械取栓的時間窗為6~24小時。
血管成形術:包括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術。
2.其他抗栓治療:
(1)抗血小板治療
對于不符合靜脈溶栓或血管內治療且無禁忌證的患者,醫生可能考慮首選單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建議患者長期服用,以避免或減少主要心腦血管事件(如非致死性缺血性中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發生。
對于未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輕型中風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3分],醫生可能考慮在發病24小時內盡早啟動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之后改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單藥維持治療。
當上述抗血小板藥物不耐受時,醫生可能考慮使用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等進行治療。
(2)抗凝治療
適應癥:對于反復發作的心源性腦栓塞及靜脈系統血栓形成患者,醫生可能考慮適時啟動抗凝治療(即避免或減少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發生,降低復發風險),可使用的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類肝素、阿加曲班及口服抗凝劑(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
禁忌證:有消化性潰瘍病史、出血傾向、血壓>180/100 mmHg、嚴重糖尿病和其他嚴重的系統疾?。ㄈ鐕乐馗文I疾患)、不能排除存在腦出血的患者。
(3)降纖治療
對于不適合溶栓且經過嚴格篩選的患者,特別是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者,醫生可能考慮選用降纖治療。降纖藥物包括降纖酶、巴曲酶、蚓激酶、蘄蛇酶等。
3.他汀降脂治療
在缺血性中風急性期,醫生可能考慮盡早啟動高強度他汀強化降脂治療,以便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
4.其他改善腦血循環的藥物
按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23》推薦,丁基苯酞、人尿激酞酶原有促進中風缺血區血管新生,增加腦血流進而改善缺血區微循環的作用;之前有大樣本臨床試驗顯示,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有明確改善缺血區微循環的作用;也有研究顯示依達拉奉右莰醇有改善缺血區微循環的作用。
在臨床工作中,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個體化原則的指導下靈活應用上述藥物。
圖片來源:123RF
5.神經保護治療
盡管有多項臨床試驗表明,上述治療措施能為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帶來益處,但在缺血性中風發生時,腦細胞因缺血而面臨“死亡威脅”,也就是說,缺血期間,腦細胞會受損,還會因為再灌注損傷、炎癥反應等因素進一步加重損傷。但如果能在早期就采取措施保護這些細胞,就有可能減輕損傷、促進后期的功能恢復。在醫學上,這種策略被稱為“腦細胞保護”(也叫“神經保護”)。
神經保護劑是一類能在腦細胞受到缺血損傷時起到保護作用的藥物。它們的目標是減緩細胞死亡速度,給腦組織爭取“自我修復”的機會。眾多的基礎研究及臨床前實驗已經證明了神經保護劑具有潛在益處。此外,當前邁入臨床研究階段的神經保護劑類型多樣化,有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蛋白酶激活受體1(PAR1)激動劑3K3A-人活化蛋白C ( 3K3A-APC)、 突觸后密度蛋白95(PSD-95)抑制劑尼瑞奈 肽 ( nerinetide )等 。
其中,尼瑞奈肽是一款在研神經保護劑,其作用機制主要是干擾PSD-95,這種蛋白在腦缺血時會促發興奮毒性細胞死亡。也就是說,尼瑞奈肽能夠從細胞層面入手,減少腦細胞在缺血和再灌注過程中的損傷。在中風缺血-再灌注臨床前模型中,該療法已經被證實能穿透血腦屏障到達損傷部位,減少中風后的神經損傷。臨床試驗也顯示尼瑞奈肽在治療急性中風方面具有潛力。
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的ESCAPE-NA1試驗結果顯示,在接受了血管內血栓切除術、未接受過阿替普酶治療的大血管閉塞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中,尼瑞奈肽組在術后90天神經功能恢復良好(mRS量表0-2分)的比例為59.3%,安慰劑組則為49.8%,尼瑞奈肽組神經功能的改善率相對提升20%;尼瑞奈肽組大腦受損區域體積顯著減少,且術后90天死亡的相對風險顯著降低了44%。
發表于《柳葉刀》(The Lancet)的FRONTIER試驗顯示,對于癥狀發作后3小時內接受再灌注治療的疑似嚴重中風患者(包括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在靜脈溶栓前使用尼瑞奈肽,與90天時功能結局明顯改善相關。
發表于《柳葉刀-神經學》(The Lancet Neurology)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尼瑞奈肽可以使更多癥狀發作后3小時內接受靜脈溶栓和/或血管內血栓切除術治療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獲益,在90天時達到緩解的比例為56%,而安慰劑組為48%。
圖片來源:123RF
值得注意的是,尼瑞奈肽是一款重組多肽類藥物。此外,臨床在研、針對PSD-95發揮作用的多肽類神經保護劑還有NoNO-42、BXOS110等。多肽是當前新藥研發的熱門領域,多肽類療法在糖尿病、腫瘤、心血管、代謝、神經精神等多個疾病領域都表現出亮眼的治療潛力。藥明康德多年來持續布局多肽藥物領域相關前沿技術和能力,通過一體化CRDMO平臺深度賦能全球合作伙伴的多肽類藥物創新研發,助力創新療法加速造福病患。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療法,醫生可能會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選擇應用。比如對于低血壓或腦血流灌注不足所引起的缺血性中風,如分水嶺梗死,醫生可能考慮擴容治療,同時會注意在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加重腦水腫、心功能不全等并發癥;對于因為血管痙攣導致的缺血性中風,醫生可能考慮使用擴血管治療,但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醫生可能不建議擴血管治療;此外,高壓氧、亞低溫及缺血預適應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還需開展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證實。
缺血性中風過后的康復期,還要防治8大并發癥
1.腦水腫顱內壓增高
腦水腫一般在發病后3~5天達到高峰,醫生可能考慮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預防腦疝。
2.腦梗死后出血(出血轉化)
當患者出現癥狀性出血轉化時,醫生可能考慮停用抗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纖)等致腦出血藥物。
3.缺血性中風后癇性發作
一旦出現癇性發作,醫生可能考慮給予丙戊酸鈉或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一線抗癲癇治療。
4.感染
缺血性中風后常見的感染為肺炎、泌尿道感染,醫生可能考慮及時評估,有針對性地加強護理,防治相關感染。
5.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
醫生可能鼓勵患者盡早活動、抬高下肢,盡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癱瘓側)靜脈輸液。
對于發生DVT及肺栓塞高風險且無禁忌證的患者,醫生可能考慮給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對于有抗凝禁忌證的患者,則可能考慮給予抗血小板治療。
醫生可能考慮聯合加壓治療(長筒襪或交替式壓迫裝置)和藥物治療進行預防,一般不建議常規單獨使用加壓治療;但對有抗栓禁忌證的患者,醫生可能考慮單獨應用加壓治療來進行預防。
對于無抗凝和溶栓禁忌的DVT或肺栓塞患者,首先建議肝素抗凝治療,癥狀無緩解的近端DVT或肺栓塞患者,醫生可能考慮給予溶栓治療。
6.壓瘡
患者要盡量避免皮膚與黏膜的損傷。對活動受限的癱瘓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要注意定期翻身,防止皮膚受壓;保持良好的皮膚、黏膜衛生,保持營養充分;易出現壓瘡者建議使用特定的器物保護易損部位,直到恢復行動功能。
圖片來源:123RF
7.吞咽困難
醫生可能會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對存在吞咽困難的患者,醫生可能建議在發病7天內接受腸內營養支持;
對于吞咽困難短期內不能恢復的患者,醫生可能考慮讓患者早期放置鼻胃管進食;
如果患者長期不能恢復,醫生可能建議通過胃造口進食,盡量保證營養物質足質、足量、均衡。
8.缺血性中風后精神心理及認知功能障礙
缺血性中風后容易出現焦慮、抑郁、認知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預后,醫生可能考慮盡早評估相關風險,積極干預。
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34歲主播腦梗入院,4個習慣害人不淺
中風后,如何快速自救?
常吃花生竟能預防中風?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健康榨知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中風
獲取更多相關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6): 523-55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J]. 磁共振成像, 2025, 16(1): 1-8.
[3]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等. 缺血性卒中基層診療指南(2021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1, 20(9): 927-946.
[4] Christenson J, Hill MD, Swartz R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nerinetide initiated by paramedics in the field for acute cerebral ischaemia within 3 h of symptom onset (FRONTIER): a phase 2,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Lancet. 2025 Feb 15;405(10478):571-582. doi: 10.1016/S0140-6736(25)00193-X.
[5] Tymianski M, Hill MD, Goyal 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erine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enrolled in the early window: a post-hoc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three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Neurol. 2025 Feb 4:S1474-4422(24)00515-5. doi: 10.1016/S1474-4422(24)00515-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956129.
[6] Research shows new drug helps to preserve brain cells for a time after stroke. Retrieved May 6, 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2/uoc-rsn022020.php
[7]谷亞偉, 楚旭, 李強, 等. 神經保護劑聯合再灌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J] .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24, 23(3) : 291-29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健康榨知機」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健康榨知機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