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田頭吧嗒旱煙,盯著天嘆氣,云堆得這么厚,咋就不見雨落自家地頭?村東頭李嬸卻在檐下犯難,塑料布蓋著的柴火堆早泡透了,這雨再下怕是要爛在地里。
5月7日的天像被戳了窟窿,信陽駐馬店的稻田里水直冒泡泡,玉米苗歪歪扭扭漂在水面,可北邊安陽的麥田還裂著口子,麥穗剛抽芽就卷成了草棍。
天氣預報說下午開始雨帶往南壓,南部中到大雨接著暴雨,鄭州周邊風刮得樹杈亂晃,四級風卷著土面子往人嘴里灌,北邊焦作鶴壁卻只掉了幾滴雨星子。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可今年南邊的雨都快把秧苗泡浮了,北邊的麥苗還卷著葉打蔫,這老天的算盤到底咋撥的?8號那天信陽的雷打得窗玻璃直顫,黃豆大的雨點砸在院墻上咚咚響,地里剛插的紅薯苗被沖得露出根須,可百公里外的許昌,農民們望著陰沉沉的天,還盼著能多落兩指雨潤潤旱情。中牟的菜農老陳急得團團轉,大棚薄膜被五級風吹得嘩嘩響,生怕剛掛果的番茄遭了殃,而南陽的稻農正光著腳在田里排水,水漫過田埂直往機井里灌。
都說“春雨貴如油”,這五月的雨卻像脫韁的馬,南邊澇北邊旱,同樣是種地的,咋就有人愁排水有人愁澆水?
氣象站說9號雨勢會弱下來,可鄭州的氣溫又像坐了過山車,白天32度曬得人頭暈,夜里18度凍得蓋薄被,這樣的天兒,剛出苗的棉花受得了嗎?俺瞅著這天氣就覺得奇怪,早年“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順順當當,如今咋就變得這般琢磨不透?
難道真像老人說的,氣候變了章法?周口的王大哥蹲在被水淹的玉米地旁直搖頭,播下去的種子說不定都喂了魚,可安陽的趙大叔還在拉著水管澆地,井水抽得嘩嘩響,電費單又要長一截。
村里的廣播反復喊,南邊注意防澇北邊抓緊灌溉,可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就剩些老人守著田,這么大的陣勢,他們咋吃得消?這雨下得太不公道,旱的地方盼星星盼月亮,澇的地方眼睜睜看莊稼遭罪,莫非真沒有個法子讓雨水勻乎點?
我個人覺得,如今種地不光靠老天爺賞飯,更得學會跟天氣周旋,可那些老把式的經驗,在這多變的氣候里還能頂用幾分?9號下午太陽露頭了,南部的雨變成了淅淅瀝瀝的毛毛雨,北邊的旱田總算沾了點潮氣,可地里的裂縫還沒完全合上,不知后續的墑情能不能跟上。
氣象預報說下周還有波動,這讓咱種地的心里直打鼓,剛緩過氣來,又得準備下一場硬仗,農活兒咋就這么難省心?“人算不如天算”這話沒錯,可咱也不能干等著,南邊該挖溝排水的趕緊動,北邊該補墑保苗的別耽擱,老天給難題,咱就得見招拆招。這場雨像面鏡子,照出了種地的不易,也照出了南北的差異,同樣是黃土地,有的喝飽有的渴,這平衡咋找,怕是得好好琢磨琢磨。
末了還是想說,種地靠天但不能全靠天,把田管細點,把準備做足點,就算天氣再折騰,咱也能多幾分底氣不是?
老天爺的脾氣難猜,咱種地的就得眼尖手快,把住天時才能穩收糧,這話老輩人說了多少年,到如今依舊在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