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超市 雞蛋殼
2025年以來,河南零售巨頭胖東來頻繁陷入輿論漩渦,多起事件揭示其成為惡意蹭流量的“重災區”。
5月1日,浙江嘉興一家名為“胖都來”的線下購物商場開業。該商場名稱引發爭議,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在碰瓷“胖東來”。
對此,該公司解釋稱,“胖”寓意豐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團董事長的姓氏,“名字只是符號,品質才是關鍵”。
但明眼人都明白,“胖都來”與“帥師傅”一樣,是典型的試圖通過“符號混淆”的商標擦邊與商業投機。且“胖都來”社交賬號宣傳中多次暗示與胖東來的關聯,如開業視頻邀請明星造勢,進一步坐實蹭流量嫌疑。
從法律角度看,“胖都來”與“胖東來”僅一字之差,且同屬零售業,消費者極易混淆,涉嫌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
此前,胖東來還經歷了職業投訴與網紅碰瓷。
2025年2月4日,網紅“兩個小段”,也被稱為“褲頭姐”,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聲稱在許昌胖東來購買的紅色內褲掉色并導致皮膚過敏。她的指控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并引發了大眾對胖東來產品質量的質疑。
面對“褲頭姐”的指控,胖東來迅速成立專項調查小組,著手對涉事品牌的系列產品進行下架處理,并對所有內褲、內衣產品展開全面復查,并對涉事品牌系列產品送交權威機構檢測,產品竟然是合格的。
職業碰瓷者不是消費者,而是以“維權”為名的“商業恐怖分子”。胖東來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褲頭姐”有過敏體質,并曾有287次類似投訴記錄,其中大多數為不完全成立的“消費維權”。
簡單說就是,“褲頭姐”利用其自身的過敏體質進行消費維權,從而索要賠償,其利用投訴成功獲賠263次,累計金額超26萬元。最終胖東來以檢測報告力證清白并反訴索賠百萬。
4月初,有一網紅抖音博主“柴懟懟”發布視頻蹭胖東來的流量,他聲稱胖東來以“青海料、俄料等低成本玉石冒充高端貨”,舉例稱“成本幾百元的玉石售價幾千甚至數萬元”,更放話“買胖東來玉石就是交智商稅”,并暗示胖東來偷稅漏稅。
柴懟懟的指控“無任何第三方檢測報告支撐”,但引發的網絡輿情卻不得不讓胖東來自證清白。
4月8日胖東來公布玉石定價標準,顯示和田玉綜合毛利率僅15%~20%。5月3日于東來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如果不讓“柴懟懟”這種隨意污蔑傷害他人的行為受到應有的處罰,“我會主動關閉或永遠離開胖東來這個企業!”
5月6日,許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魏都區分局公布對胖東來超市的玉石檢查結果顯示,胖東來銷售的玉石平均毛利率不超過20%;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規定明碼標價;被隨機抽查的在售13件和田玉商品進貨手續齊全,進貨臺賬完備,鑒定機構具有合法資質,鑒定證書有效。至少從目前結果可以看到,柴懟懟的指責全是扯謊式碰瓷。
從“紅內褲事件”到“胖都來”爭議,可以看到,胖東來成為碰瓷靶子,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胖東來作為“零售業標桿”的品牌價值正被流量經濟與法治漏洞雙重裹挾。
胖東來成為網紅,就注定了它“人紅是非多”的難題。但“紅”不是被碰瓷的理由,胖東來當前面臨的困境,根本原因還是品牌光環下的法治與流量困局。
一方面,信任紅利具有“雙刃劍效應”。胖東來以極致服務與商品品控著稱,其品牌信任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然而,這種信任反而成為投機者眼中的“肥肉”——通過夸大產品質量問題或捏造爭議,博取流量關注,甚至借機勒索。例如,“褲頭姐”的投訴視頻因“內褲”“過敏”等敏感詞迅速引爆網絡,而“胖都來”則利用名稱相似性制造品牌聯想。
另一方面,法律懲處力度不足,違法成本低廉。當前,商標與名稱侵權成本低,企業名稱登記以形式審查為主,對“混淆可能性”缺乏動態評估,導致“胖都來”等模仿者輕易注冊,維權流程漫長且成本高。
而面對惡意投訴,對企業的保護力度較低。職業投訴者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模糊地帶,以“維權”之名行敲詐之實。上文提到的網紅段某的287次投訴中,多數缺乏實質證據卻成功獲賠,典型地利用了平臺與商家息事寧人的妥協態度。
還有一個案例也值得我們回味,胖東來的透明經營策略(如公開供應鏈數據、員工高福利)雖贏得消費者信賴,但也成為攻擊者的靶點。某野生“經濟學家”曾抨擊其“員工高福利是噱頭”,盡管有詳實的數據(員工月均工資9886元,流失率僅2.01%),但因為造謠成本與辟謠成本嚴重失衡,印證了“造謠零成本,辟謠馬拉松”的惡性循環。
流量經濟的畸形驅動,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對真相的認知。從“武漢車禍身亡小學生母親收260萬賠償”的謠言,到自導自演“被綁架”的荒誕劇情,再到“秦朗丟作業”的虛假擺拍,一場以“流量至上”為名的鬧劇,正將網絡空間變成謊言與利益的角斗場。
同樣,自媒體時代,“碰瓷式維權”也成了流量密碼。網紅通過煽動性敘事制造對立,快速收割關注。柴懟懟的玉石指控雖無證據,但通過“暴利”“智商稅”等標簽吸引眼球,為其直播帶貨引流,不得不讓企業自證清白。
面對侵權,抖音平臺回應稱,已核實“柴懟懟”29條視頻涉嫌侵權,包括核心盈利靠玉石、組織水軍造神等不實言論,遂下架相關內容并限制其投稿權限一個月。
限制投稿一個月,說人話就是一個月之內不能更新,一個月之后,又是一條“惡漢”。
而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傳播虛假信息應永久封號。相關的例子可以看微博對“武漢小學生母親謠言”的處理(永久封禁),可以看出抖音在這里明顯的雙標。
至于胖東來能做的,也就只有法律訴訟一條路。但對于這類的訴訟周期長,往往曠日持久,有代表性的是2021年“上海車展特斯拉失靈”引發的名譽糾紛案,歷經兩年多,2024年5月30日二審宣判,法院判決當初這一事件的策劃者公開發表致歉聲明并賠償特斯拉25萬元。然而,特斯拉在這一事件中的品牌損失呢?
同樣,胖東來雖強硬反訴,但法律追責的滯后,會讓企業的聲譽變成流量的犧牲品,而隨著輿論的不斷發酵,一個良心企業更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在眾多的網紅企業中,胖東來是屬于那種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益的。
在上面提到的惡意侵權案件中,胖東來都提起了訴訟,索賠金額從一百萬到五百萬不等,但遺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判決結果公布。
很多中小商家,其實是不敢或者不知道怎么維權的,部分平臺為追求流量縱容虛假內容,商家因懼怕輿論壓力選擇妥協,助長碰瓷者氣焰。
于東來的“自證困境”折射出一個荒誕現實:在流量至上的規則下,企業越透明,越可能被惡意者“武器化”。
胖東來公開玉石毛利率、員工工資等核心數據,本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卻反成造謠者斷章取義的素材。你看柴懟懟怎么說的,“我懷疑他偷稅漏稅,你哪來的那么多錢,你一個開超市的哪來的幾十億?”
所以,要真正保護企業被公平地對待,除了企業主動防御,平臺必須擔起責任,要完善內容審核機制,對不實指控限流或標注警示,避免成為碰瓷溫床。
胖東來頻遭碰瓷的背后,是法治滯后與流量經濟合謀下的市場失序。當商業文明被流量邏輯綁架,再良心的企業也可能淪為“碰瓷產業鏈”的祭品。
唯有通過制度完善、企業硬實力提升與公眾理性覺醒,才能讓“胖東來們”不再淪為流量博弈的犧牲品,而是真正成為商業文明的守護者。
No.6341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梁云風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