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朋友在衡水農(nóng)家樂夾起黑疙瘩:“這菜也能吃?”桌上那盤綠瑩瑩的紅薯葉饸饹,擱別處是喂豬的,在衡水能當主食。阜城縣王集村的木饸饹床壓出面條,帶著土腥氣,老人說這是“三年困難時期的救命飯”。
深州的早餐更“沖”——臭豆腐抹煎餅,卷整根大蔥,2020年成了非遺,評委說“聞著上頭,吃著上癮”。
安平縣夏天有個甜咸局:皮蛋切塊澆芝麻醬,再撒把白糖,說是60年代供銷社滯銷白糖的“神操作”。衡水湖邊上的人夏天不饞肉,摸知了猴裹面糊炸,有人說像小龍蝦,有人見腿毛就哆嗦。景縣農(nóng)家用陶缸腌十年的芥菜疙瘩,切絲煮湯咸得直沖天靈蓋,配窩頭能炫三大碗。
西瓜皮能當菜?衡水老白干酒廠食堂的醋溜西瓜皮,工人說比拍黃瓜還解酒。
武邑人過年不吃豬皮凍,吃驢肉燜子凍——煮驢肉的老湯加淀粉冷藏,比豬皮凍還彈牙。玉米須泡茶?衡水三院中醫(yī)科推薦的高血壓偏方,曬干的須子煮水像洗鍋水,年銷量卻破10萬斤。
棗強縣清明前后吃槐花炒雞蛋,專挑將開未開的,醫(yī)院每年都得接幾個貪嘴中毒的。衡水中學畢業(yè)生有個共同回憶:牛奶袋放燒熱的紅磚上燙,磚頭比親媽熱奶還準時。
這些“怪菜”看著荒誕,細想全是生存智慧——紅薯葉救過饑荒,知了猴補過營養(yǎng),咸菜疙瘩挺過寒冬。有人說“這能好吃?”,衡水人嘿嘿笑:“窮日子里逼出來的巧辦法,哪有挑嘴的資格?
”和衡水的傳統(tǒng)名菜不同,這些“怪菜”沒精致擺盤,沒復雜調(diào)料,卻刻著一代人的記憶。就像衡水人能卷出高考神話——連吃都這么敢折騰,還有啥不敢拼的?
下次去衡水,別急著皺眉,先問問老板:“這菜,有啥故事?
”想知道這些怪菜遇上倒春寒會不會變味?關(guān)注本地天氣號,吃穿住行都有數(shù)。
文中店鋪信息經(jīng)當?shù)匚穆镁终J證,具體口味以實際體驗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