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在深度讀書,讀到自我管理這個最為核心的模塊,有人就問說蘇老師你是怎么進行自我管理的呢?書上寫的,都是我過去十幾年一直在做的,完全真實,但是現在呢,有什么新的變化嗎?
我今天在一個點評文章里面說了一個邏輯順序,就是大家都想要結果,而結果來自于行動,行動來自于狀態,狀態來自于動力。
見這篇
所以動力從什么而來呢?社會給我們的規則是,不管是逼著也好還是誘惑也好,那就是錢!掙錢掙錢掙錢。
還有另外一個通道,就是錢之外的一種滿足感,那個來自于價值觀和信仰。
錢和精神,這兩個動力通道有沒有矛盾?有矛盾!在現實當中,就是你要不要為五斗米折腰?如果你不折腰那就餓死,有人寧愿餓死就是因為第2種動力,他的信仰;還有的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有錢能使鬼推磨,那就是第1種動力。
我覺得把這兩個認清后都拋開,日常中的自我管理是從哪開始呢?從管理我們的狀態開始,這是過程管理的起點!
我注意到,十幾年以前我給中國銀行培訓的時候有一個學員,他有一個習慣,我和他平時基本上不交流啊,但是我看他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點就跑步,大概5:30左右吧,他每天會發一樣的照片在朋友圈。如下
他這個行為的背后,就是自我管理,他即是從管理狀態開始的:當一個人每天特定的時間,比如說他早起、他跑步,他把身體打開了,那么他這一天狀態就很不一樣。實際上這也是個險行業每天早會它媽的故事,就是為什么要有早會。這也和很多外企人員早上都要先來一杯咖啡同樣道理。
同樣,現在的我,在向他學習,而且我感覺很棒。我現在也在努力的早起,然后簡單地、慢慢地跑一跑步,跟大家一起開展晨讀show。當我這么做的時候,我這一天都會非常好,運氣也會很好。但是如果我特別懶,沒有這么做了,這一天就會要差一些,對比相當明顯。哈哈
其實每一個人在你的人生里面經常會有一些好的體驗,只不過你沒有把它固化為習慣。
早起這件事,你做過嗎?我就能想起我的很多早起,比如說小學的時候早上跟我媽一起跑步,初中的時候為了通過那1千米的體測,我也提前幾個月很早就起來準備跑4圈。這些都會在那一刻讓你有非常好的感覺,但是為什么它沒有成為一個持續的習慣呢?這個,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這就好比,你做基金定投,以及保險。保險實際也是一種定投嘛。我們會發現如果一件事是對的,而定投的持續的習慣,才是給你帶來長期的一種巨大的,我是說巨大的收益,的根本原因。
我也在觀察別人,比如說我家的父親,我父親年紀很大了,但是,他每天的規律性極強,他的吃飯,他晚上定點9:00休息,早晨定點4:00起床鍛煉,幾十年如一日。有的時候我們朋友聚會經常會慨嘆說等我們年紀大了之后,身體趕不上如今的老人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我認為就是這種 自我管理。
因此說一千道一萬,作為培訓師,看過了太多的知識課程、技巧課程還有觀念類的課程即邏輯類-例如資產配置,但實際上所有這些都是表面,最底層最根本的,卻是自我管理。當然回到前面問題:早起那么好,為啥你不能堅持呢?
自我管理,是需要被外界管理來推動。
最簡單例子:軍隊,還有運動員們,我不用解釋吧。
每個人做自我管理,同時管理者把他真正的本職工作(推動個人開展自我管理)也做好,這兩個實是同一種思維語言!當兩方面相向而行,形成了一個閉環,就創造了了一個生意盎然的良好生態。
這就是我說的“微環境”。
我是蘇衛宏,一名培訓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