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意志力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說5月7日,巴方宣布擊落印度5架戰機(印媒已認證3架)。戰況如此驚人,除了裝備性能、訓練水平,精神文明因素也不能忽視。
在這方面,印度軍隊坐擁“千年種姓制度+百年殖民遺風”兩大特色,是一道耐人尋“味”的“風景”。至于那味道是香是臭,請聽本文分解。先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1.近幾十年來,印軍平均每年有111人自殺而亡。其中,2009-2021年十二年間自殺的印軍人員,合計近1400名。參見下圖。
2.印軍內部仇殺現象嚴重,例如在2014-2021年的七年中,共發生20起“自相殘殺”事件。參見上圖右。
結合以上數據,再來分析印軍的精神戰力問題,就更容易理解了。首先,印度種姓歧視根深蒂固,對印軍影響深遠。起源于3500年前的種姓制按人的“潔凈”與“骯臟”程度,把印度人劃分為5個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婆羅門(神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剎帝利(武士和管理者)、吠舍(工商業者)、首陀羅(工匠和奴隸)、達利特(賤民,不可接觸者)。
五等種姓是印度人與生俱來的人格烙印,作為分配權利、財富及發展機會的關鍵依據,本來與崇尚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在印度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種姓等級依然大行其道,具體投射在印軍中,呈現下列怪狀:
1.軍官蔑視士兵,官兵感情疏離。印度軍官大多出身高種姓家庭,屬于中上層子弟,生活較為優裕,教育程度較好,而士兵大多來自農村,是低種姓階層。許多軍官對自己的出身有強烈的優越感,嫌棄低種姓的士兵“骯臟、下賤、愚昧無知”,忌諱和他們親近,自動保持距離。
同時,低種姓的士兵如果沒有對軍官表現出足夠的尊敬,就會遭到毆打、辱罵、恐嚇、扣減薪水等處罰。
官兵之間不交流、不交心、不同甘、不共苦,利用種姓壓迫進行管理,能讓廣大士兵真心信服上級軍官嗎?袍澤之情淡漠的軍隊,戰斗力能強嗎?想象一下:
【平時,印軍的軍官捏著鼻子,對士兵們說:“離本少爺遠點兒!別站臟了我這塊地。”
戰時,軍官又振臂高呼:“士兵們,給我沖啊!”
假設你是印軍士兵,你沖不沖?】
更可怕的還在后頭:
2.印軍根據種姓出身安排崗位,埋沒人才。例如,出身第五等級“達利特”的士兵是“賤民”,在印軍中占比約5%,無論自身素質怎樣,都只能從事洗廁所、大掃除、洗衣服等勞動,伺候軍官,為較高種姓的軍人提供服務。
除此之外,就連炊事班的廚師崗,也輪不到“達利特”來做。因為,用種姓歧視的標準來看,“達利特”的手最臟,做的飯污穢不堪,高種姓的人是絕對吃不下去的。
不僅士兵的分工要論種姓,軍官的晉升也不只由能力、業績決定,種姓高低是必不可少的評判要素。
以上傳統經過殖民遺風的催化,變得更加頑固不化。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印度人在駐印英軍中只配充當英籍軍官的馬仔,一直低人一等。對此,后來的印軍非但不以為恥,還和固有的種姓制度融會貫通,加碼傳承,發揚至今。
這種文化一是造成印軍官兵貌合神離、矛盾深重,二是不能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降低人員素質。因此,各種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1.自相殘殺的例子:2020年,印度武裝邊防部隊(SSB)一名士兵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與上級發生爭吵,積怨爆發。該士兵槍殺了上級,隨后飲彈自盡。
同年,駐扎在印度與孟加拉國邊境的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也發生慘案。一名軍官突然拔槍射擊,殺害2名同事。
2022年,印軍第144營的一名士兵大開殺戒,先是持槍闖入軍官辦公室,槍殺1名軍官,又在營房中進行無差別射擊,再致3名官兵喪生,最后朝營長的座車開槍。在奪走4條人命之后,該士兵自殺身亡(注:另一說法是被自己發射的子彈反彈擊斃)。
2.人員素質低下的例子:2021年,印度旁遮普省的馬蒙軍事營地開展偵察部隊體能訓練。一場耐力跑下來,本應體力出眾的偵察兵竟然暈倒34人之多,其中1人病亡,4人病危。
這一年,還出現印軍飛行員“左右不分”的鬧劇。一名飛行員轉向錯誤,把印度版“空軍一號”專機卡在了跑道上。“空軍一號”專機飛行員尚且這樣不靠譜,其他印軍飛行員的技術也很難令人信賴。
那你說印軍擅長什么呢?或許是下圖這種事:
好吧,這下大概明白,最近印軍戰機為什么一口氣被巴方擊落3-5架了……就憑印度空軍的水平,別說三、五架,再掉35架也不奇怪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