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水靈靈的茭白總讓人食欲大動。可當切開潔白肥碩的莖部后,偶爾出現的“小黑點”總讓人心里打鼓:是發(fā)霉了,還是被蟲蛀了?
茭白鮮嫩外表下藏著的這些“小黑點”,讓人又好奇又擔心,這茭白到底還能不能吃?別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好好嘮嘮茭白里的“小黑點”。
茭白是一種常見的水生蔬菜,口感清脆爽口,營養(yǎng)豐富,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助于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小黑點”到底是怎么來的?茭白的“小黑點”長期以來被誤認為是病害或者不干凈的標志,然而實際上,這卻是茭白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茭白其實是植物與真菌的“愛情結晶”——當菰草感染菰黑粉菌,莖部就會膨大,形成肥大白嫩的肉質莖,就是我們熟悉的茭白。
說白了,就是茭白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菰黑粉菌的真菌侵染,這種真菌會刺激茭白的莖不斷生長、膨大。
我們看到的“小黑點”,其實是真菌的休眠孢子庫,就像植物自帶的“黑芝麻餡”,不僅無害,還富含氨基酸,是茭白鮮味的秘密武器。
這些孢子是真菌繁殖和傳播的一種方式,它們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也不會影響茭白的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效果。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有黑點的茭白是可以吃的。你只管放心大膽地食用,這是茭白生長時的正常生理現象,烹飪后黑點會變得不明顯。
不過,如果茭白出現“大面積黑斑”,并且底部摸起來還有比較黏滑的物質,聞起來也有種發(fā)酸、腐爛的味道,那就不能掉以輕心了。
這說明,茭白已經變質了,食用后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不適癥狀,這樣的茭白就不能再繼續(xù)食用了。
食用帶有“小黑點”的茭白時,你若還是有些擔心的話,可以用清水多沖洗,或者用鹽水浸泡一會兒,這樣可以幫助去除表面的微生物。
菜場里,如今其實很少有出現“小黑點”的茭白,有“小黑點”的,屬于最原始的品種,可謂“傳統品種”,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
帶“小黑點”的茭白,味道最為純正,并且還能生吃,越嚼越甜。相反,茭白內部全白的反而沒有什么味道,很多人說“不好吃”。
下回若是見到帶有“小黑點”的茭白,大可以自信地告訴家人:這可是植物與真菌千年合作的勛章,帶著“小黑點”的茭白反而更鮮嫩多汁。
親愛的朋友,您吃過帶有“小黑點”的茭白嗎?與內部純白的茭白相比,您覺得哪種更美味?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