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從IT工程師到新農人,從負債青年到省級勞模。全國人大代表張順勇扎根貴州六枝青山,用十年光陰打造“蜂藥共生”生態產業鏈,帶動老百姓走上致富路。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位鄉村振興領路人的奮斗故事。
“這個我們當地叫狼蕨蛋,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這山好難爬,你平時都是怎么爬的?”
“平時像這些山太陡,我們也是提把鐮刀砍開刺走。”
初夏的清晨,六枝落別鄉的山霧還未散盡,張順勇已背著采藥包鉆進密林。他邊走邊向我們介紹野生中藥材。
他的指尖拂過沾露的野生中藥材,耳畔是巖蜂振翅的嗡鳴——這是他與大山的“對話密碼”。十年前負債返鄉的迷茫青年,如今成了讓荒山變“金山”的領路人。
張順勇的種養殖基地、廠房。
翻山越嶺,挖中藥、掏巖蜂,當年在深圳敲代碼時,從沒想過會和大山里的蜜蜂、草藥打交道的張順勇盡情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向我們道出了創業的故事。
“小時候就是想通過讀書走出山溝溝,走出家鄉,走到沿海去看外面的世界。”看著滿目蒼翠的青山,張順勇思緒萬千。
張順勇上山采藥。
2005年,張順勇從電子計算機運用專業畢業后,他先后到深圳、上海、東莞等地進廠務工,從編程員做到了生產經理,月收入過萬元。2010年,勇于挑戰的張順勇懷揣著打工積蓄,在深圳市投資創建了一家電子廠。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經營幾年后,電子廠被迫破產倒閉。2015年,負債十多萬元的張順勇回到家鄉貴州省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不服輸的他,扎根鄉村,重新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經過多方考察,這位曾輾轉深圳電子廠的IT工程師發現了野生巖蜂與中藥材的共生奧秘,創新推出“養蜂+種藥”立體農業模式。
查看中藥材長勢和蜜蜂采蜜。
2019年5月,在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張順勇獲得10萬元無息貸款,正式成立貴州張氏興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靠著“蜜蜂養殖+中藥材種植”的新模式,他的事業不斷壯大。從幾十箱本地巖蜂的馴化養殖,發展到如今的2000余箱,蜂蜜產值達1000多萬元;中藥材種植從10多畝發展到1000多畝。他摸索出以短期蜂蜜收益支撐長期藥材生長的“以短養長”模式,將蜜蜂與中藥材兩種不同的物種碰撞出了“生態經濟”的最大效益,將10萬元貸款滾成千萬產業,讓家鄉的青山真正煥發了致富生機。
在事業發展的同時,張順勇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他的種植和養殖基地為周邊群眾提供了近百個就業崗位,年用工達5000余人次。他還積極帶動150多戶農戶共同創業。僅2024年,在他的帶領下,種植中藥材達2000畝,遍布10多個鄉鎮,幫助100戶以上農戶就業創業。
張順勇介紹蜜蜂養殖情況。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張順勇提出的“關于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投入的建議”被全國人大采納。高標準農田項目中央和省財政補助資金從原來的1500元/畝,增加到2530元/畝。他表示將充分發揮代表作用,聚焦產業發展“綠色生態”主方向,圍繞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張順勇手把手教農戶種植中藥材。
靠著家鄉的綠水青山,張順勇的養蜂與中藥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他表示,2025年,將新增20個蜂場、2000畝中藥材基地,幫助200戶以上農戶就業創業。同時,謀劃打造農旅產業融合示范園,讓更多游客來體驗“采藥追蜂”的山野之趣。
靠著一股子干勁,張順勇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農民工”“貴州省最美勞動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首屆貴州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新時代的貴州人”等榮譽稱號。今年,他被評為貴州省“勞動模范”。(圖/文 謝俊、浦仕美、周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