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特朗普又一次出手“改地球的名字”了。這一次,他的目標是中東的戰略咽喉波斯灣。據美聯社5月6日報道,兩名美國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計劃在下周訪問沙特阿拉伯期間,正式宣布將“波斯灣”更名為“阿拉伯灣”。
對于這一自封式命名,伊朗方面尚未回應,白宮則選擇“沉默以對”。但顯然,這種試圖“憑嘴改史”的做法,既無國際合法性,更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如果說1月20日上任當天簽署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是特朗普的國內表忠儀式,那么這次“波斯灣更名”就是其向中東盟友遞交的忠誠投名狀。問題是,這份忠誠建立在對歷史的篡改和對現實秩序的踐踏之上。
波斯灣,這個名稱早在16世紀就被廣泛使用,擁有數百年的歷史與文化淵源。無論是聯合國的標準地理術語、國際地圖慣例,還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外交文本,都使用“波斯灣”一詞。這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波斯文明、伊朗國家認同的一部分。而特朗普此舉,不僅無視這一共識,還公然挑動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區域敏感與民族對立,試圖將一片海域的命名武器化,服務于自己的地緣算盤。
特朗普真的不懂地理嗎?當然不是。他懂,但他更懂怎么操控地理來交易政治。更名“阿拉伯灣”,說到底是特朗普為討好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一場表演。他深知,在當前伊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緊張、巴以沖突膠著、伊核談判陷入僵局的局勢下,任何對伊朗的打壓姿態都能為自己在海灣贏得政治資本與商業資源。而這些國家,正是特朗普私人企業的重要金主。
要知道,特朗普并未放棄他那些在中東的私人投資:迪拜的高爾夫球場、卡塔爾的酒店合作項目、與沙特主權基金的多邊交易……這些利益交織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權力網絡。改個名字,或許不能改變全球輿論的共識,但足以傳遞出一種“我站你這邊”的政治信號。這對特朗普而言,足夠有利可圖。
然而,這種粗暴的更名行為不僅沖擊地區穩定,也嚴重破壞國際關系的理性秩序。命名,是地理、文化與歷史的沉淀,不是可以隨意篡改的商品標簽。特朗普的邏輯是,只要我不喜歡,這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換個名字;只要我想討好,我可以隨時為你寫一張地理情書。
伊朗方面雖然尚未正式回應,但可以預見,這將進一步刺激伊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惡化本就緊張的美伊關系。波斯灣在伊朗國家認同中具有極高地位,幾乎等同于“國家象征”。在2012年,伊朗政府就曾因谷歌地圖未標注“波斯灣”名稱而威脅起訴谷歌。如今特朗普重提“阿拉伯灣”,無異于故意踩線,挑釁伊朗底線。
荒唐的是,美國連自己國內科技企業都無法統一立場。目前,美國版谷歌地圖在該海域標注“波斯灣(阿拉伯灣)”,蘋果地圖則仍稱其為“波斯灣”。一個霸權國家連自己地圖系統的地名都管不好,卻試圖定義整個世界的地理標簽,這不僅是邏輯錯亂,更是虛妄膨脹。
特朗普通過命名外交所構建的“替代地理現實”,正在挑戰全球地理共識的底線。但全球共識不是靠總統命令建構的,地名的主權不是靠強權投票決定的。特朗普可以在白宮發布令狀,可以在推特上自說自話,但他改變不了歷史,也無法用嘴炮改變現實。
從“美國灣”到“阿拉伯灣”,特朗普的政治戲劇越來越荒謬,但這荒謬背后卻藏著不容忽視的戰略圖謀,那就是試圖通過“話語占領”達成“地緣控制”,將文化與地理當作新一輪擴張的軟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