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代睿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其制定出臺有何重要的法治意義?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賀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關于民營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也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賀。徐想 攝
他表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把黨和國家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確立下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法治意義上講,這是有創新意義的。同時,與憲法的很多規定也是貫通的、是銜接的,也是憲法有效落實的一個法治保障。”
他強調,具體而言,現行憲法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民營經濟促進法》在第一條中明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規定: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兩個毫不動搖”,就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寫入《民營經濟促進法》。
“同時,明確了民營經濟的定位,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在法律中明確這個定位,是黨中央的科學判斷,是社會的共識。”王瑞賀強調,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制定這部法律充分表明,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不會變,也不能變,必將推動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備、保障體系更加有力有效。
談及這部法律的特點時,王瑞賀特別提到“堅持平等對待”。他強調,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各類市場主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我們大致統計了一下,在整個法律條文中,關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總共有26處,將平等原則貫穿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大事記: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
按照工作部署,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組建由17家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組成的起草工作專班。
2024年12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4年12月、2025年2月和4月先后三次審議草案,其間再次將草案公布征求社會公眾意見。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
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