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圈最大的“瓜”,非阿維塔12風阻系數羅生門莫屬。
5月2日,一段汽車自媒體博主在中汽研風洞實驗室拍攝的視頻刷屏全網,實測阿維塔12風阻系數為0.28Cd,遠高于其官方宣稱的0.21Cd,和帕薩特B5一個水平,把一輛新勢力智能車,生生拉回了20年前。。。
網友一擁而上,連馬斯克都親自下場吃瓜,還暗戳戳踩了一把小米SU7、仰望U7和吉利E8。自家Model S順帶亮肌肉:風阻0.208Cd,數據即正義,誰不服看數據。
阿維塔方面也沒慫,第二天法務發聲明:“完全失實”,安排國家級實驗室重測,還@馬斯克“歡迎來監督”。視頻隨即下架,但網友的疑問并沒下線。
阿維塔說自己測過0.21Cd,我們姑且信。
但問題來了:
你測的是哪套配置?
是不是用了極限工況和隱藏技能?
你給用戶的,是不是同一輛車?
風阻本就不是絕對值,而是在特定姿態、特定工況下測得的相對參數。它確實會影響電動車續航——每降低0.01Cd,理論上可提升5-10公里。但行業測試標準尚未統一,不同風洞測出的結果自然存在差異。所以你可以有誤差,但你得講清楚這數據是怎么來的。否則,這就不是“誤差”,而是“誤導”了。
很多人都在等一個當時的測試結果,結果阿維塔先上的是律師函、懸賞500萬抓“黑公關”,還來一句“安排重測”。
那問題又來了:
你不是已經測過0.21了嗎,為什么不能現在就拿出來?
其實用戶不是要搞你,只是想看點真東西。甚至連怎么測都幫你想好了:
“抽三臺用戶實車,分別送中汽研、同濟、中汽中心測一遍,取個平均值,不就完了?”
這就是用戶想要的透明。你說0.21,我們就看看是不是誰測都能測出來。
測不出來也沒事,但你得敢測、敢講清楚流程、敢讓人復現。否則說一套、做一套,大家只會覺得你有問題。
說到底,出問題的不是風阻,是人設。今天是風阻翻車,明天可能就是電池容量、芯片規格、智駕功能出事。新能源車行業有沒有水分,用戶早就心知肚明,怕的是沒人敢說破、沒人愿意負責。“參數內卷”不是一天兩天了,從風阻到續航,從算力到熱管理,技術指標是不是被過度營銷,大家看得比誰都明白。
所以如果阿維塔真有底氣,這波不妨借機把風阻測試一次性公開透明做到底,順帶把整個數據體系的標準也立住。
哪怕最后測不出0.21,只要講得通、流程清楚,用戶反而會覺得你實在。
怕的就是一邊發律師函,一邊營銷自嗨,把一組原本可以加分的數據,整成了減信的公關翻車。
這屆用戶不追求完美,但要求你別裝。風阻可以浮動,信任不能漂移。你數據可以誤差,態度不能打滑。
消費者要的,不是最強風阻,而是“說到做到”的底氣。
所以說,這場風阻風波,其實是對整個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一次“信任值”壓力測試。不是只有阿維塔一個人在考場上,而是所有想講科技、講性能、講高端的品牌都被拉上了桌面。
你可以撕,但不能躲;你可以錯,但得敢認。
說到底,這波撕逼不見得是壞事。撕得再狠,總比裝得太滿強。
畢竟余承東和何小鵬,已經幫大家集體科普過AEB了。如果以后每次撕逼都能帶來點真知識,那咱們車圈,早晚都得進步。
接下來,咱就搬好小板凳,坐等阿維塔那場“說到做到”的公開測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