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豪最近發了個,笑著說出自己的中文名字,還跟中國球迷套近乎。
這本該是個暖心的畫面,可網上卻炸了鍋。
有人罵他“吃相難看”,前腳拒絕為中國男籃打球,后腳又來“認祖歸宗”,擺明想在中國市場撈錢。
也有人覺得,他一個在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忠于加拿大天經地義。
爭議背后,這位被叫“下一個姚明”的籃球新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事情得從那個說起,2024年夏天,周志豪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段短片,背景是中國風的音樂,他用不太熟練的語氣說出自己的中文名字,還說“很高興能跟中國球迷分享我的故事”。
一出,評論區瞬間熱鬧起來。
有人感動,覺得他終于愿意擁抱自己的中國血統;可更多人冷嘲熱諷:“之前不是說只為加拿大打球嗎?現在來中國認親,是看重咱們的錢包了吧?”一時間,“周志豪撈金”的標簽刷屏網絡。
這爭議不是憑空來的,早在2023年,中國籃協就曾試著歸化周志豪,希望他能加入中國男籃,征戰國際賽場。
可他的母親直接回絕,還放話說:“扎克只為加拿大而戰。”那會兒,周志豪也在采訪中表態,自己是加拿大人,代表加拿大是他的選擇。
球迷們失望歸失望,倒也沒多糾纏。
畢竟,他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但從小在多倫多長大,中文不會說,中國的春節、餃子對他來說可能比楓葉國的冰球還陌生。
可這回,他突然“示好”,讓不少人覺得別扭。
有人翻出他的履歷:NBA首輪第九順位,妥妥的潛力股,中國市場對他來說是個大蛋糕。
輿論的風向開始變了,有人猜他想學其他球星,來中國開商業活動、簽代言;也有人替他說話:“人家就是想跟粉絲分享一下自己的根,有必要上綱上線嗎?”
這場風波,像是把周志豪推到了聚光燈下,照出了他身份的復雜,也照出了中國球迷的期待與失落。
要說周志豪是誰,還得從球場說起。
2002年,他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身高2米24,體重超130公斤,站在籃下像座小山。
這身板,注定他不是普通人。
他的母親身高1米91,本身就是運動員,基因擺那兒,周志豪打小就顯露出運動天賦。
高中時,他開始接觸籃球,靠著扎實的基本功和靈活的腳步,很快成了校隊的王牌。
真正讓周志豪名聲大噪的,是2021年的U19世界杯。
那場比賽,加拿大對陣西班牙,19歲的他在籃下翻江倒海,拿下24分、15個籃板,外加4個大帽,硬是把對手的中鋒打得找不著北。
最后一刻,他一個勾手投籃絕殺比賽,現場沸騰了。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華裔球員”,就是加拿大的英雄。
賽后,他入選全明星陣容,外媒開始拿他跟姚明比,稱他是“亞裔籃球的未來”。
大學期間,周志豪的表現更穩。
他的夢幻腳步和精準的中投,讓對手防不勝防。
2024年的NBA選秀大會上,他被孟菲斯灰熊以第九順位選中,正式踏進職業賽場。
球迷們看著他一次次在籃下硬鑿,忍不住想:要是這家伙能為中國男籃打球,得多猛啊?
可現實是,他穿著加拿大球衣,賽場上的每一次扣籃,都在提醒人們,他的心屬于楓葉國。
周志豪的爭議,歸根結底繞不開他的身份。
他的外公是地道的廣東人,移民加拿大后,把中國故事講給女兒聽;他的母親是中加混血,遺傳了東方人的面孔,卻在西方文化里長大。
到了周志豪這一代,中國對他來說更像個遙遠的傳說。
他可能聽過外公講春節的熱鬧,可他更熟悉加拿大的感恩節;他知道自己姓周,卻沒想過給自己取個中文名字。
這種背景下,他拒絕歸化并不奇怪。
加入中國男籃,意味著要換國籍、適應新環境,甚至面對陌生的文化。
對一個22歲的年輕人來說,這不是個輕易的決定。
更何況,他在加拿大隊已經是核心球員,職業前景一片光明,何必冒險?可中國球迷的期待,卻讓他站在了風口浪尖。
有人希望他像李凱爾一樣“認祖歸宗”,有人覺得他“忘本”,忘了自己血管里流著中國血。
那他這次示好中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許,他開始意識到中國市場的潛力。
NBA球星來中國開訓練營、簽代言,動輒就是千萬收入,周志豪的團隊不可能沒算過這筆賬。
或許,他在外公的故事里找到了一絲共鳴,想試著跟自己的根靠近一點。
更大的可能是,兩者兼有——既想拓展商業版圖,也想回應球迷的期待。
可這種“平衡”并不好拿捏,一個不小心,就被扣上了“兩面派”的帽子。
周志豪的爭議,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男籃現狀的縮影。
2023年的世界杯,中國男籃1勝4負,排名倒數,徹底無緣巴黎奧運會。
這已經是連續兩屆奧運會沒他們的身影了。
賽后,球迷們的心都涼了半截:曾經能跟美國隊掰手腕的男籃,怎么就落到這地步了?
為了止跌,籃協開始歸化球員。
2023年,李凱爾加入中國男籃,成了第一個歸化國手。
他有中國血統,在NBA也算個實力派,可到了國際賽場,他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
球迷們發現,歸化不是萬能藥。
男籃的問題,不光是缺幾個強援,更是青訓、戰術、甚至心態上的全面落后。
拿周志豪來說,即便他愿意歸化,一個人就能救男籃嗎?恐怕沒那么簡單。
歸化球員的路,周邊國家也在走。
日本、菲律賓都靠歸化球員在國際賽場站穩了腳,可他們的成功,背后是完整的青訓體系和清晰的戰術打法。
中國男籃卻像個急著補課的學生,光想著抄答案,沒想著怎么把基礎打牢。
歸化周志豪的失敗嘗試,也讓人看到,吸引海外華裔球員,不光是給個國籍那么簡單,還得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
如果是你,會怎么看周志豪的選擇?男籃的未來,又該往哪兒走?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