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軍改后,咱們解放軍陸軍從原來的18個集團軍“瘦身”成了13個,番號從71到83。這可不是簡單的“減減肥”,而是讓解放軍的戰斗力從“大塊頭”變成了“肌肉男”,更靈活、更高效。今天咱們就嘮嘮這13個集團軍到底誰更強,順便給它們排個“實力榜”。
一、軍改改了啥?從“大兵團”到“特種兵”
部隊結構大變樣
以前是師、團一大堆,現在改成“集團軍-旅-營”三級,每個集團軍下面有12個旅,包括6個合成旅和6個專業旅(比如炮兵、防空、直升機部隊)。合成旅又分重型、中型、輕型三種,重型合成旅那可是“鋼鐵巨獸”,99A坦克、04A步戰車一擺,火力猛、防御強,比一些小國家的陸軍還厲害。
兵力分布有講究
每個集團軍大概4.5萬到5萬人,加起來75萬左右。它們分布在全國五個戰區:
東部戰區:71、72、73集團軍(主要盯著臺灣,兩棲作戰能力強)
南部戰區:74、75集團軍(守著中印邊境和南海)
西部戰區:76、77集團軍(擅長高原山地作戰)
北部戰區:78、79、80集團軍(盯著朝鮮半島,東北亞方向)
中部戰區:81、82、83集團軍(戰略預備隊,守著北京周邊)
裝備更先進,打仗更聰明
現在合成旅講究“多兵種一起上”,坦克、炮兵、防空、電子戰部隊配合得跟一個人似的。比如重型合成旅,電子偵察車、無人機、防空導彈一應俱全,打起仗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二、實力咋排名?看歷史、看裝備、看實戰
歷史傳承不能忘
有些集團軍的前身部隊那可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比如:
第82集團軍(原38軍):抗美援朝時三所里穿插、松骨峰阻擊,打得美軍懷疑人生,被彭德懷元帥稱為“萬歲軍”,絕對是王牌中的王牌。
第79集團軍(原39軍):抗美援朝時重創美軍騎一師,還攻占了平壤、漢城,現在也是重裝快速反應部隊的代表。
第75集團軍(原41軍):塔山阻擊戰堅守六天六夜,對越自衛反擊戰也是戰績輝煌。
29個重裝合成旅是陸軍的“拳頭部隊”,每個旅的裝備價值超200億,坦克、步戰車、火箭炮應有盡有。
直升機部隊、防空部隊、特戰部隊這些“特種兵”的裝備水平也很關鍵。比如直升機部隊有直-10、直-20,能飛能打,立體突擊能力強。
第77集團軍:抗震救災、跨國維和樣樣行,是解放軍的快速反應部隊之一。
第83集團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五戰五捷,現在裝備先進,也是重裝快速反應部隊。
東部戰區集團軍:天天練兩棲登陸、城市巷戰,實戰化水平沒得說。
三、13個集團軍實力大排名
綜合歷史、裝備、實戰,咱們給這13個集團軍排個名:
第一梯隊:王牌中的王牌
第82集團軍(原38軍)
抗美援朝一戰成名,“萬歲軍”不是白叫的;現在裝備數字化合成部隊,重型合成旅多。
戰略預備隊,關鍵時刻頂上去。
第79集團軍(原39軍)
抗美援朝時也是狠角色,現在重裝快速反應能力強。
東北亞方向的主力,威懾對手。
第83集團軍(原54軍)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攻占諒山,和38軍、39軍齊名。
全域作戰,戰略威懾。
第二梯隊:區域扛把子
第75集團軍(原41軍)
塔山阻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經驗豐富,裝備也不差。
中印邊境、南海方向的主力。
第73集團軍(原31軍)
對臺一線部隊,兩棲作戰裝備齊全,天天練登陸。
臺海方向的尖刀部隊。
第77集團軍(原13軍)
高原山地作戰經驗豐富,快速反應能力強。
西部戰區主力,應對邊境沖突。
第三梯隊:戰略預備隊
第81集團軍(原65軍)
守著北京周邊,和38軍一起防空反導。
京畿大門的守衛者。
第71集團軍(原12軍)
上甘嶺戰役表現突出,合成化水平高。
東部戰區主力,對臺方向核心。
第72集團軍(原1軍)
解放大西北時威震天下,裝備也不差。
東部戰區輔助力量。
四、未來展望:無人機、智能化,打仗更聰明
以后打仗可不光靠人多了,無人機、智能彈藥、網絡戰這些高科技才是關鍵。比如:
無人機集群:既能偵察又能打,戰場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智能彈藥:指哪兒打哪兒,減少誤傷。
網絡戰:電子干擾、信息攻防,讓敵人變成“瞎子”“聾子”。
這13個集團軍誰強誰弱,其實也不是絕對的。它們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任務,但目標都是一樣的——保衛祖國,守護和平。未來,隨著軍改深入和裝備升級,咱們解放軍的戰斗力肯定會越來越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