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望再現 "6 元時代"。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7 日第三個工作日,本輪調價周期內原油變化率已達 - 7.03%,預計 5 月 19 日 24 時開啟的調價窗口將實現 330 元 / 噸的降幅。按此測算,92 號汽油零售價每升可下調 0.24-0.28 元,全國多數地區油價將跌破 7 元 / 升的心理關口。
國際原油市場的持續低迷為本次調價奠定基礎。WTI 原油價格在 5 月 7 日收于 58.07 美元 / 桶,布倫特原油報收 61.12 美元 / 桶,雙雙創下年內新低。OPEC + 維持減產政策未能有效提振市場,疊加全球制造業 PMI 連續三個月收縮,國際能源署已將 2025 年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至每日 98 萬桶。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 45% 大關,能源消費結構轉型進一步壓縮傳統燃油需求空間。
此次調價對民生經濟產生多維度影響。以普通家用車 50 升油箱計算,單次加注可節省 12-14 元,按每月行駛 1500 公里、百公里油耗 8 升測算,車主月度用油成本將減少 30-35 元。物流運輸行業受益更為顯著,重型貨車每萬公里燃油成本可降低約 240 元,這將直接傳導至商品流通環節,為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提供助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價恰逢 "三夏" 農忙時節。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約有 650 萬臺農用機械將投入夏收作業,柴油價格下行預計可為農業生產節約燃料成本超 5 億元。石化產業鏈下游的塑料、化纖等行業也將獲得成本改善空間,但煉化企業盈利承壓可能引發裝置檢修調整。
在新能源替代效應持續顯現的背景下,此次油價回調或成為傳統能源市場的 "強心針"。不過業內人士提醒,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仍存在不確定性,國際油價或在 55-65 美元 / 桶區間維持震蕩格局。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把握調價窗口合理安排加油時間,仍是應對油價波動的務實選擇。
隨著調價日期臨近,各地加油站已出現錯峰加油現象。據中國石油流通協會監測,近三日重點城市加油站日均客流量環比增長 12%,但單次加油量下降 20%,顯示出消費者持幣待降的普遍心態。最終調價幅度將于 5 月 19 日下午由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這場牽動億萬人心的 "油價大戲" 即將揭曉最終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