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是風景優美,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城市宜居,還是人文和諧?建設美麗眉山,究竟怎樣定義“美麗”?
答案在一部規劃中。2024年12月,眉山印發了《美麗眉山建設規劃(2024—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共10章,約4萬1千字,總體上分為三大板塊,提出了美麗眉山建設戰略定位、建設目標、主要任務,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美麗眉山建設的行動指南。
“建設美麗眉山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需要分階段、有計劃地系統推進。”5月8日,在《美麗眉山建設規劃(2024—2035 年)》新聞發布會上,眉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志翔對《規劃》進行了解讀。青神縣、眉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委農辦、市林業等相關各部門負責人也通報了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發布會現場。圖據眉山市生態環境局
《規劃》引領,明確美麗眉山發展方向
《規劃》立足眉山資源稟賦、生態本底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扣“東坡故里、品質眉山”,科學提出了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生態屏障協同區、成渝地區有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制造強市、物阜民豐的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三大戰略定位”。同時,提出到2027年,美麗眉山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人城境業和諧的美麗眉山基本建成。
那么如何完成以上目標?在實現路徑上,《規劃》設置了7類34項指標,按照“各美其美”的原則,圍繞眉山天府新區、各縣(區)不同的功能定位、自然條件,依托比較優勢、挖掘城市內涵、凸顯區域特色,以“綠”為底,分類打造“七彩眉山”。根據這一原則,《規劃》明確了文化、生態、流域、經濟、城市、鄉村、機制等七個方面重點任務。
文化方面,能感千載詩書之美,展現人文眉州古韻今風;生態方面,能觀群峰競秀之美,描畫最美桌山生靈圖鑒;流域方面,可觀千里蜀江之美,守護千湖之城水綠如藍;經濟方面,能感新興活力之美,打造綠色低碳制造強市;城市方面,可感品質宜居之美,建設生機盎然煙火眉州;鄉村方面,可觀坤維上腴之美,描繪美田彌望如畫豐景;機制方面,能感現代智治之美,合力共筑妝點多彩眉山。
青神縣政府相關負責人拿出照片生動解讀。圖據眉山市生態環境局
成效初顯 美麗眉山建設穩步推進
行動指南有了,目前各項推進情況又是如何?
近年來,眉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全力構建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城市,讓綠色低碳成為眉山城市發展的鮮明底色。
而在打造綠色低碳制造強市方面,今年一季度,眉山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居全省第1,對GDP的貢獻度達60.3%;工業用電量增速全省第3,其中3月用電量增速全省第一;“1+3”主導產業規模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85.3%。
此外,眉山堅決扛起首提地使命擔當,建糧倉、延鏈條、促融合、強機制,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全市糧食播面299萬畝、產量128萬噸,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居全省第4、第1。
在建設美麗河湖方面,眉山16個國考、省考斷面和市級17條河(湖、渠系)水質優良率連續三年保持100%,岷江、青衣江、黑龍灘、錦江等重要河湖穩定保持Ⅱ類水質標準,全市河湖長制省級考核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眉山全市水環境持續改善,“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多地現身,青神螢火蟲臨水飛舞,44種候鳥種群返眉越冬。
據介紹,眉山現共有自然保護地8個,總面積89316公頃,占市域國土面積的12.51%。自然保護地也有力促進了眉山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目前,眉山共有陸生野生動物479種和陸生植物2267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呈現總體恢復增長和棲息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
近年來,青神縣因螢火蟲頻頻“出圈”,成為生態環境改善的生動例證。發布會上,青神縣政府相關負責人還拿出了“油菜花田、岷江之畔、螢火漫飛”三張照片,來揭示青神在爭創美麗四川先行試點示范上的探索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