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5月8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作風深化 改革創新”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養老服務和區劃地名工作改革創新專場,介紹2025年在養老服務和區劃地名方面創新思路和落實舉措。發布會上,聊城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科長周兵就鄉村地名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有關情況作介紹。
周兵介紹,聊城市民政局將鄉村地名管理作為重要抓手,重點圍繞“規范、文化、數字、融合”四個維度發力,進一步推動地名管理從“標準化”向“價值化”升級,深化地名與文農旅融合、完善長效保障機制,讓鄉村地名真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以規范管理夯實治理基礎。聊城通過系統梳理鄉村無名道路、統一命名標準,解決“地址模糊”問題。截至目前,聊城啟動命名程序1萬余條,完成命名8458條,為寄遞物流、公共服務提供精準數據支撐,讓鄉村治理更高效、更透明。陽谷縣國莊村,通過村內道路命名上圖,讓村內各個粉條制作小企業都有了精準的地址信息,打通了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國莊粉條”的銷售額,2024年較2023年提升了10%。
以文化傳承激活內生動力。聊城市深入挖掘地名背后的歷史脈絡和人文故事,將其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文化資源。例如東阿縣民政局聯合郵政管理部門在艾山村打造了“YOU‘艾’時光主題郵局”,開展艾草產品溯源直播活動,短短一小時,銷售艾草產品2600余單,銷售額達66000余元,既傳承了地名文化,又打開了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以數字應用賦能城鄉融合。在東昌府區試點推廣“一碼通”數字標志,村民和游客掃碼即可獲取導航、景點、農產品信息,實現“一碼鏈城鄉”,助力本地特色產品線上銷售,真正讓地名數據“活起來”、產業資源“動起來”。米市街道路標志牌上的二維碼,群眾或游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清晰地知道,米市街名字的歷史淵源、沿街特色商鋪和特色景點信息。
以品牌融合提升產業價值。聊城將地名元素深度融入“鄉字號”品牌建設,如“冠縣靈芝”“博平馬蹄燒餅”“燕店香瓜”等,通過地理標志認證和電商推廣,為鄉村產業注入持久競爭力。
閃電新聞記者 趙赫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