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蹲在屋檐下,盯著翻涌的黑云直吧嗒旱煙。檐角滴落的水珠子越來越密,他突然跳起來往田里跑——小滿剛過,地里的玉米苗才躥到膝蓋高。
手機在褲兜震個不停,村群里全是拍暴雨的視頻:豆大的雨點砸在塑料大棚上,像有人舉著石頭使勁砸。中央氣象臺的預(yù)警說得明白,這輪暴雨從江淮潑到華南,安徽湖北江西這些產(chǎn)糧大省全被圈了進去。
局地一小時能下80毫米雨,比往年整月的量還多,更別說還夾著11級雷暴大風,碗口粗的樹都能攔腰折斷。張老漢跑到地頭時,玉米稈已經(jīng)歪了一片,葉子上還掛著冰疙瘩——竟有人拍到拇指大的冰雹砸在菜葉上,砸出一個個窟窿。城里的人操心內(nèi)澇堵車,莊稼人卻盯著地里直嘆氣。
去年秋澇剛讓晚稻減產(chǎn),這回眼看著春玉米要拔節(jié),又趕上這么場狠雨。
村東頭老李的大棚更慘,塑料膜被大風撕成碎條,剛移栽的辣椒苗全泡在水里,根須都泛了白。"這天氣越來越摸不準脾氣了。"村支書在大喇叭里嘆氣,說鎮(zhèn)政府發(fā)了通知,讓趕緊挖排水溝、加固大棚。
可有些散戶犯難:買防雹網(wǎng)要花錢,雇人搶收又找不到勞力,萬一雨再下兩天,地里的莊稼真要"泡湯"了。更有人發(fā)現(xiàn),周邊河道的水位漲得比往年快,山區(qū)的土質(zhì)還松,萬一鬧起滑坡,連房子都跟著揪心。氣象專家說這叫"異常強對流",可老百姓不懂這些。
他們只看見天氣預(yù)報里的暴雨帶像塊黑抹布,在地圖上晃來晃去,從江南擦到華南,遲遲不肯挪窩。
田里的積水漫過田埂時,張老漢蹲在泥水里扒拉玉米稈,突然發(fā)現(xiàn)好些苗的根部已經(jīng)開始腐爛——澇根比旱情還難治,鬧不好要絕收。網(wǎng)上開始流傳各地受災(zāi)的視頻:江西老表在齊腰深的水里搶收蔬菜,廣西的果農(nóng)抱著被大風刮落的果子直抹淚。
有人抱怨預(yù)警發(fā)得早,可防范措施跟不上;有人疑惑,為啥近幾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是不是老天爺在"發(fā)脾氣"。農(nóng)業(yè)站的技術(shù)員趕來田里時,褲腿全是泥,他蹲下來扒拉泥土說:"關(guān)鍵得搶時間排水,葉面肥趕緊跟上,多少能救一點是一點。
"這場雨從8號下到9號,雨帶南壓時,廣東廣西的稻田又繃緊了弦。老輩人說"五月怕連陰",可如今的連陰雨帶著雹子和狂風,完全不是往年的陣勢。張老漢看著逐漸放晴的天,心里卻沒松快——天氣預(yù)報說下周還有一輪降水,剛搶救回來的莊稼,能經(jīng)得起折騰嗎?
城里的氣象預(yù)警還在更新,鄉(xiāng)村的田埂上全是腳印。
有人在朋友圈曬出被冰雹砸爛的莊稼,配文"老天爺給的考驗,咱得接住";也有人嘀咕,要是保險能賠得多些,補種的錢就有著落了。
這場強對流留下的,不只是地里的狼藉,還有莊稼人對天氣的新?lián)鷳n:靠天吃飯的老理沒變,可這老天爺?shù)?臉色",咋就越來越難琢磨了?
臨了,張老漢把歪了的玉米稈一棵棵扶起來,用細繩子綁在竹棍上。他望著遠處泛白的云層,自言自語:"收成多少看天,可咱不能等著天來救。
"這話在田埂上飄著,混著潮濕的泥土味,成了許多莊稼人心里的執(zhí)念——跟老天爺打交道,總得留幾手準備,才不至于被打得措手不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