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文博熱潮余溫未散,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又接力登場。5月7日,太原市博物館開展的“流動博物館”主題活動,拉開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文化惠民行動序幕。從鄉村田野到高校課堂,從非遺手作到云端觀展,通過多元形式,博物館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的交融中探索文化共享新路徑。
7日上午,太原市博物館館長徐寶軍帶隊,走進婁煩縣策馬村,為村民帶去“錦繡太原歷史文化展”云端導覽。通過高清視頻與生動講解,村民們沉浸式游覽了館內珍貴文物,感受太原千年文脈的深厚積淀。同時,結合夏日主題,為村中老年群體開展了“金箔畫扇面”體驗活動,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幫助下,大家完成得順暢而滿意,77歲的劉大娘制作了一幅蘭花紋樣的團扇,開心之情溢于言表。
同日下午,“流動博物館”走進太原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近3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感受中國非遺扎染技藝。博物館講解員與學校老師配合,以中英雙語講述扎染的歷史淵源與工藝精髓,并通過分步演示帶領國際青年體驗“絞纈”技法。留學生們在素色方巾上折疊、捆扎、浸染,創作出各具特色的紋樣。來自巴基斯坦的伊姆蘭在課堂上表現尤其活躍,熱情分享自己之前的扎染體驗及對這個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熱愛。互動環節,拋開語言,手勢與笑容成為通用“說明書”,大家互相點贊對方作品。
太原市博物館公眾服務部主任介紹,此次“流動博物館”系列活動將持續至5月20日,將深入幼兒園、中小學、企業等不同場所,根據不同受眾,開展多個主題活動,打造“行走的文化課堂”。同時,在博物館里,結合文化演出、文物講座、研學展覽等活動形式,擴大觀眾群體、創新表達方式,詮釋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以更開放更自由的姿態,探索快速變化社會中博物館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性,讓文化遺產成為連接不同群體、促進文明互鑒的活力紐帶。(陳辛華)
來源:太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