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龍泉四小學生們在嫻熟地舞動民間傳統運動彩帶龍。 通訊員 劉貴雄 鄭軍 攝
②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實驗小學學生在參加“足球搬運接力”比賽。 通訊員 王輝富 攝
③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實驗小學學生在閱讀校園自創詩。 通訊員 肖本祥 攝
人們常說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對于學校治理而言亦是如此。實際上,不論是管理,還是學校治理,除了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要求以外,還具有很強的規范性要求。規范性、科學性與藝術性是學校治理的三重法則。
1 方圓之至:學校治理的規范性法則
學校是一個組織機構,任何一個組織機構內部工作的有序開展與運行,皆需要建立起相應的規范來對員工行為提出規制性要求。此外,學校組織的建立也存在規范要求,否則它的成立就是不合法的。這里的規制既包括內部規制,也包括外部規制。學校是內部規制的主體、外部規制的對象,外部規制與內部規制在學校治理中均不可或缺。
規章制度是學校治理中的重要舉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其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學校治理效益。從管理角度來分析,其有利于保障學校組織內部公平與效率,以及建立良好、穩定運行的秩序。
學校內部制度規范紛繁眾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基本制度規范,二是非基本制度規范?;局贫纫幏妒菍W校綜合性事務作出的規定,學校章程即屬于此類。學校章程會對辦學宗旨、學校性質、學校類型、學校組織機構、學校治理體制等作出規定,對全校師生員工的行為具有廣泛影響。非基本制度規范依據基本制度規范制定,具有“部門性”,所產生的影響僅僅局限在部門內部。例如,教學治理制度的影響僅局限于教學領域,德育治理制度的影響僅局限于德育領域,總務后勤治理制度的影響僅局限于后勤領域。
事實上,在部門領域中的規范也存在著基本性與非基本性兩種,前者是對部門領域中的綜合性事務作出的規定,后者是針對部門內的具體事務作出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學?;疽幏丁⒉块T基本規范的建立皆需要通過教代會表決通過。在必要時,部門非基本性規范也可由教代會表決通過。學?;疽幏兑约安块T領域中的基本規范皆需要保持相對穩定性,否則學校容易陷入到有組織無秩序的變動之中。學校的基本制度規范只有在學校發展轉型與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才可對其進行修訂,一般不宜做太大調整。相反,學校非基本制度規范要根據治理需要,及時地完善與修訂。
學校治理的一個重要任務與使命就是要協調和解決在教育、教學與治理中產生的沖突。這種沖突分為根本性沖突與非根本性沖突,非根本性沖突可以通過協商與溝通的方式來解決,根本性沖突則需要通過規章制度來解決。一旦規章制度建立起來,就要嚴格遵守與執行,否則就容易形同虛設,失去規章制度的威嚴。依法辦學、依法治理皆是學校治理規范性的重要訴求,是建構學校穩定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學校規范化發展的重要前提。
2 提質增效:學校治理的科學性法則
學校治理是一種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來實現組織發展目標的活動。學校組織發展目標既有宏觀、中觀與微觀層次之分,也有部門、領域類型之別。不管是哪一類別、哪一層次的目標,皆有質量與效率的雙重價值取向。為了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需要校長在學校治理過程中遵循科學性原則要求。
第一,發現與探究事實。學校治理中存在著諸多真實或虛假的表象,如果不進行調研,很可能將學校治理置于虛假的表象之中。辦學中出現的問題很多都是與事實不符而引發的,校長應將學校治理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調研的過程就是發現與探究事實的過程,只有基于事實才能作出正確、科學的決策。
第二,樹立證據為本意識。學校治理中隨時都需要作出決策,決策不僅決定著師生員工應該做什么,也決定著他們將會怎么做。校長應高度重視決策,樹立證據為本的意識,用充足可靠的證據保障科學決策。
第三,遵循客觀規律要求。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那些內在、必然的聯系才屬于規律。學校治理一是不能違背規律要求,二是要以規律為指導,通過對規律的認知,對事物的發展方向與走勢作出正確判斷,才能夠作出科學決策,保障與提升學校治理的質量。
第四,積極開展行動研究。當下,學校治理要解決的問題愈來愈復雜,僅憑經驗難以解決所有問題。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尤其是涉及重大、復雜問題的解決。中小學開展的研究主要是行動研究,指向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需要相關人員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觀察法等。目前很多校長辦學憑借的都是經驗,經驗本身就存在主觀性,與現實情況未必相符。
3 至善至美:學校治理的藝術性法則
人在現實社會中既是群體性存在,也是個體性存在。規范性原則只能解決組織與群體中的共性、一般性和穩定性問題,難以解決個體的特殊性、具體性以及在個體與群體中皆存在的變化性問題。學校的事務既有事實性問題,也有價值上的問題??茖W性原則只能有效地解決事實性問題,難以解決好價值上的問題。因此,不論是規范性原則,還是科學性原則,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好地解決特殊性、具體性、變化性以及價值上的問題,就需要在學校治理實踐中遵循藝術性原則要求。
學校治理的藝術首先體現在變通上。這種變通不是一種違背一般性、共性、穩定性等本質要求的變通,而是在遵循三者的要求之上,依據價值合理性要求而進行的變通。學校治理的藝術既是一種變通的藝術,也是一種以尊重、關愛為基礎的人文性藝術。不論是變通性藝術,還是人文性藝術其最終目的皆是為了學校能夠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就是激發人的潛能和善意。企業管理如此,學校管理與治理更是如此。提高效率與質量只是學校治理的工具性目的,而不是價值性目的。學校治理的價值性目的是推動學校發展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讓師生員工的善意能夠得到充分累積,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掌握學校治理的藝術不僅有利于解決學校發展中的質量與效率提升問題,也有利于促進學校發展,需要校長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營造學校組織的創新氛圍。藝術性作用的發揮需要建立在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基礎之上。沒有想象力與創造力,就難以藝術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校長在學校治理中應該培育創新性的組織氛圍與文化,這是藝術地進行學校治理的重要前提。第二,掌握柔性與彈性治理的技巧。一般性、普遍性問題需以剛性規范解決,但無論制度如何完善,學校實踐中總會出現特殊情形與例外問題。對此類問題,需秉持柔性化、彈性化原則加以應對。第三,善于做好“權變”治理。人是復雜的,治理也是復雜的,事物的發展總是處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因此學校治理也要將變與不變相結合。其中,不變是相對的,變化則是絕對的,學校治理應因勢利導、因勢而行,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作出有效應對。
現代社會正日益呈現多元化與“原子化”特征,給包括學校治理在內的公共治理帶來了更多挑戰。學校治理只有將規范性、科學性與藝術性深度融合,才能推動學校發展抵達至善至美的境界。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09日 第06版
作者:蘇君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