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埇橋區作業設計大賽現場比賽在宿州市第十一中學教育集團銀河四路校區舉辦,全區458名中小學教師在微機室里比拼教學技能,于鍵盤上展示育人智慧,激發作業創新動力,提升作業設計能力。
這次作業設計大賽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作業管理水平,實現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大賽分為小學和初中兩個組別,涵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學等學科。
“作業設計比賽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基于課程標準,聚焦“雙減”政策,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引導教師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有效策略。”區教體局教研室主任梁好介紹說,本次比賽涵蓋面廣,課型多樣,要求參賽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教學設計資源包,在3個小時內獨立完成作業設計,包含作業內容、時間要求、評價設計、設計意圖等,隨機抽簽,分配機位,現場獨立設計,考察教師專業儲備和創新能力。
比賽現場,參賽教師們在屏蔽網絡的微機室里,神情專注,嚴謹構思,緊扣“雙減”政策和學科課程標準,以滿足學生的整體認知需要,在電腦上認真研讀電子教材,全面分析學情,整合課內外資源,科學設計作業內容,既注重知識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養,展現了新時代埇橋教師的專業素養。
朱仙莊鎮新河中學一位參賽教師賽后交流時認為:“這次比賽對我來說,是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的重要平臺,在設計時,既要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實現作業分層設計,又要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實用性,能有效促進自我反思和專業成長。”
大賽結束后,區教體局抽選學科專家擔任評委,從作業設計的思想性、科學性、適切性、創新性、操作性、規范性等6個維度對參賽作品進行量化打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擇優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宿州市作業設計大賽。
“在評審中發現,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和訓練重點都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難易適中。”一位評委認為,很多參賽教師作業設計內容和形式具有創新性,科學設計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能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真實問題。
“作業設計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標志,是有效發揮作業育人實效的關鍵。多年來,埇橋區立足“雙減”,按照《課程標準》,嚴格執行教育部‘五項管理’中的作業管理要求,常態化開展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以高質量作業設計賦能課堂教學,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區教體局副局長武小舟表示,這次比賽,采取以賽促研、以賽促教、以賽代訓的方式,明確作業改革創新方向,考察參賽教師核心素養轉化能力,以作業改革落實新時代育人目標,以多元評價賦能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深入推進埇橋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高繼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