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停診,患者被迫轉院,醫護含淚堅守,院領導集體痛哭。當醫療行業的傷口被撕開,我們還能為醫護群體做些什么?
為什么成立十多年的二級醫院會宣告停診?為什么醫院賬上資金連下月工資都發不出?為什么醫保金成了懸在院長頭頂的"斷頭鍘"?為什么醫保成了壓垮醫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4月初,江西撫州東信第六醫院發布《致全體同仁的一封家書》。
4月2日起,醫院的門診、急診和住院收治服務均已暫停。該醫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民營二級綜合醫院,開放了近500張病床,3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有411名醫護人員。此前發展良好,高峰時年收入超2億元。
據顯示,醫院停診原因,是醫保支付冰封期長、賬面積壓應收款,導致財務赤字蔓延,賬戶余額無法支付下月薪資。有員工反映:醫院從去年開始就有拖欠績效超半年的情況,醫院業務量下降、曾違規被監管處罰上百萬,也是停診原因。
最近2年來,因為沒錢,整個醫療體系都大喊降本增效,而民營醫院更是頭破血流。河北投資20個億的南湖三甲醫院說關就關,深圳高端婦產醫院說停就停,患者還在輸著液就被通知卷鋪蓋出院。為啥民營醫院集體撲街了呢?四大原因:
第一、沒親媽疼。公立醫院再不濟有政府發補貼,民營醫院全得靠自己掙。
第二、醫保支付方式變了。以前按項目收費,多少能掙一點?,F在按病種打包收費,院長算賬算到頭皮發麻,才發現做個闌尾炎還要倒貼500塊。另外受各種地方影響,醫保支付期長也是個問題。
第三、瘋狂擴張作大死。前幾年環境好,有的老板把開醫院當成了開快餐店,砸幾十億瘋狂擴建新大樓新分院,背上了每月幾百萬的貸款,結果發現醫??刭M時代來臨,患者也根本沒那么多。
第四、醫保監管升級。壓力之下,有的醫院鋌而走險違規騙保,被抓后罰款百萬,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5年,醫療行業寒冬期可能會更加嚴酷。30%的民營醫院將面臨破產風險,公立醫院的財政補貼情況也不容樂觀,嚴重地域的醫護收入可能還要再次消減。老齡化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補助、醫保和醫院運營困境等問題,醫療體系每個醫護救死扶傷的滾燙初心,可能就此熄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