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黃浦江畔突發驚險一幕
5月6日清晨6點多
家住奉賢西渡渡口附近的
市民楊先生買早餐后回到小區
突然聽到一位
平時經常在江邊釣魚的大姐呼救
說有一位老人落水了
他趕忙來到岸邊
只見一位高齡老人蜷縮在狹窄平臺上
背部大片區域浸在水中
十分危險
熱心市民 楊先生:聽見呼救我就跑到江邊,看見一個老太太躺在水面上,我就問這個老太太要不要上來,老太太說了幾句話,但是聲音很小我聽不見,江面離岸邊有幾米的距離,然后老太太手往上指了指,我就發現她手比較抖,可能是失溫比較嚴重了,這個時候判斷她可能需要救援,我就打了119。
就這樣
在等待消防救援的同時
熱心市民楊先生和之前呼救的大姐
找來一根繩子讓老人抓住
靠到岸邊
并不停地鼓勵她堅持再堅持
很快奉賢消防趕到事發現場,發現老人蜷縮在距地面垂直高度約3米的狹窄平臺上,大半個身子已浸在江水之中,意識尚且清醒,但右腿已經受傷不能動彈,身體因寒冷與疼痛顫抖不止。救援人員立刻架設拉梯進行施救。
因為被困位置特別狹窄,缺乏安全操作空間,消防員最終從江岸淺水區域通過,將老人抱上了岸,隨后送醫進行治療,雖身上多處骨折,但沒有生命危險。
事后民警從老人家屬處得知,老人今年87歲,有輕度阿爾茨海默病,但是當天早上在哪里跌落、如何跌落江中的已記不起來了。
消防部門提醒:江邊沿線防汛設施存在高度落差,家屬需切實看護好家中老人,以防意外發生。廣大市民游客在臨江觀光時,務必遵守安全警示標識,切勿翻越護欄或靠近危險區域。
家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家屬如何做好日常護理?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征主要包括認知障礙、精神行為異常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技能會逐步退化,情緒狀態也不夠穩定,這些都會給家人帶來困擾。那么,在患者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后,家屬應該怎樣做好日常照護呢?
學習相關知識
不少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照護者常常會身心疲憊,面對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患者,他們可能感到無助和委屈。如果照護者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癥狀,就能夠準確判斷出哪些情況是患者真的不高興,哪些情況是疾病導致的。當我們知道患者并非故意刁難,就更容易諒解他們的異常情緒和行為,能夠正視問題并借助醫學手段來解決問題。
雖然家屬照護壓力較大,也要通過與醫護人員溝通、學習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科普知識、與其他照護者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獲取更多照護經驗。
提供情感支持
有些照護者因為擔心患者出狀況,每天24小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再加上高強度的家務勞動,照護者自身的精神狀態也岌岌可危。就像戴飛機氧氣罩一樣,我們需要先給自己戴好,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通過咨詢服務、支持團體或其他家庭成員來獲得情感支持,讓照護者“松口氣”也是非常重要的。
調整家庭分工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扮演原先的家庭角色將會越來越困難。例如,如果患者是家中唯一會開車的人,承擔著“司機”任務,那么,此時家庭成員就要找到可供替代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請親朋好友幫忙開車等。
家屬可制定一個日程表,主動學習患者在家庭分工中的技能,實現逐步替代,以減少疾病給全家生活帶來的干擾。此外,還可利用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形式,減輕家庭成員的照護負擔。
掌握溝通藝術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對他人的說話語氣非常敏感,家屬應避免大聲說話或指責患者,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訴患者您的要求,輕聲細語更能讓他們安心。
有時,一句話家屬已經重復了多次,但患者依然很困惑,因為忘事而持續發問。家屬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您可以通過轉移其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暫時忘記這件事,避免發生爭吵。
此外,擁抱、撫摸、握手、輕拍背部等非言語性表達,也可以讓患者產生被關愛感,情緒穩定下來。
同時小觀也要再次提醒大家
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老人
思考和行為能力都會出現
不同程度的下降
家屬一定要給予更多關心和照護
為保證安全
出門隨身攜帶親友的聯系方式
以便第一時間聯系到家人!
本文綜合自:上觀·新民、新聞坊、健康中國
微信編輯:佳思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