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大早,一個重磅消息傳來!面對美國多次主動伸出的“橄欖枝”,中國這一次點頭了,決定赴約,在瑞士展開面對面的會晤。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偏偏是現在?答案其實不難猜。
在多邊外交積累優勢、內部經濟政策及時跟進的雙重背景下,中方此時同意會談,是精準謀局。
兩個關鍵點已滿足,特朗普如愿以償
美國方面尤其是特朗普團隊,曾在關稅問題上擺出一副“絕不退讓”的強硬姿態,如今卻悄然露出一絲松動,背后盤算可不少,遠比表面上的口號來得復雜得多。
首先,眼下全球金融市場就像一池春水,風吹草動都可能掀起漣漪。
而美國六月份就有大筆國債到期,金額驚人,市場若是因為關稅問題大幅震蕩,債市情緒一緊,特朗普團隊頭一個就得頭疼。
為了保證財政運作的順利和資本市場的信心,釋放一些“緩和信號”顯然是穩住陣腳的必要之舉。
此前他們就曾對除中國以外的一些國家給予90天的關稅豁免,這就像提前亮出底牌,告訴大家:“我們也不是不講理?!?/p>
還有就是,特朗普在國內也不輕松。
亞馬遜、沃爾瑪這些零售巨頭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在四月底就集體向白宮發出“求援信號”。
誰都知道,美國的零售體系離不開中國制造,一刀切式的關稅政策直接把他們逼上了庫存積壓、成本飛漲的懸崖邊。
這些企業可是影響就業和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反彈不容忽視,這無疑也是促使白宮政策轉向的一記重拳。
更關鍵的是,明年又要選舉了。
國會中期選舉壓力山大,如果選民因物價上漲、就業受擠壓而心生不滿,那可不是幾條推文能擺平的。
如今特朗普民調表現并不亮眼,繼續強硬可能只會自損支持率。
在這種關鍵時刻,他選擇略為“收手”,顯然是在為選票考慮,為連任鋪路。
中方為何接招:底氣何在?
中國此時主動與美方展開接觸,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實際上,在走上談判桌之前,中國的戰略棋局早已鋪開。
最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早早就加緊與其他關鍵經濟體的聯絡。
從日本、韓國到東盟國家,再到遠在歐洲的德國、法國.......
尤其是在多個多邊場合上,中國與這些國家就“共同反對美國濫用所謂對等關稅”達成一致意見。
這種外交合圍態勢,把原本中美之間的“單挑局”演變成了多國聯手圍堵美國貿易霸權的“群攻戰”。
相比一個月前獨自扛壓的局面,現在的中國,無疑底氣更足、籌碼更硬。
更有意思的是,在歐洲那邊的會談中,人民幣居然獲得了進入東亞儲備貨幣籃子的“通行證”,這在國際金融格局中可是個不小的動作,堪稱對美元霸權的一記側擊。
同時,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合作也水漲船高,雙方同意進一步削減彼此市場壁壘,為日后經貿往來開辟了更加寬闊的航道。
總之,中方這波操作可謂“外聯+內穩”雙管齊下,談判桌上的話語權自然也就更重了。
就在瑞士會談消息確認后的幾個小時內,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反應可謂相當迅捷,紛紛推出了一系列降息和降準的刺激措施,顯得非常高效。
央行行長潘功勝立刻宣布了關鍵舉措: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基點,從1.5%降至1.4%。
這一動作通常會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跟隨下行,進一步促進市場流動性。
另外,存款準備金率也削減了50個基點,預計將釋放接近萬億人民幣的流動資金,進一步提振市場活力。
除了這些“常規”操作,央行還準備設立50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專門支持消費和養老領域的資金需求。
同時,科技創新的再貸款額度增加了3000億元,農業和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也得到了同步加強。
這些措施釋放出的信號很明確,中國正在加大力度推動經濟復蘇,同時確保各個重要行業的資金流動更加順暢。
這一系列操作,顯然不僅僅是為了短期內給經濟“松綁”。
分析人士指出,這背后反映了北京在加強經濟韌性、推動結構性改革上的深遠布局。
中國正積極構建經濟基礎,尤其是聚焦科技、消費和養老等領域,著眼于從根本上驅動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
面對美國曾施加的高達145%的關稅壓力(中國也對美國商品加征了125%的關稅),北京顯然在為可能的長期博弈做準備,而非被動等待中美磋商的結果。
通過這些“緩沖墊”的措施,中方不僅增加了自身的經濟彈性,也確保了國內經濟能夠在風云變幻中穩步前行。
正是這一系列國內外因素的交織作用,促使中美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微妙變化,最終推動了瑞士會談的“破冰”。
瑞士“茶歇”:能談出什么名堂?
這次瑞士會晤究竟有何深意?
根據中國商務部5月7日的表態,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當前緊張的中美貿易關系降溫,但并不算是真正的正式協商。
畢竟,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只是最近矛盾加劇的一個導火索,而這場真正的“貿易戰”實際上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就像俗話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也遠非一兩次會晤就能輕松解開。
回顧2018年5月,雙方曾經進行過一次所謂“具有建設性”的磋商,但之后的走向依舊充滿曲折,經過了漫長的拉鋸。
那么,這次接觸后,若真能進入實質性的對話階段,中方的重點要求又是什么呢?
其實,中國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
要是美國真心想談,首先就必須承認它單方面加征關稅帶來的損害,并且要尊重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
簡單來說,美國必須在關稅問題上做出實際的讓步。
中國的要求并不復雜,核心就是美方需要拿出誠意,糾正之前的不當做法,共同推動全球化進程,而不是逆流而行,更不能朝令夕改。
商務部也明確表示,中方不會在原則上妥協,也不會為了達成任何協議而犧牲國際公平。
誰更需要這張“牌”?
如果美方真心想要有效的對話,那就必須拿出實際行動,而不是空談無益。
最實際的路徑就是,美國如果能夠調整其之前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將關稅水平降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范圍,事態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這個想法,恐怕是當前中美貿易談判中唯一有可能產生進展的突破口。
中方和美方都心知肚明,尤其是特朗普,他此時最需要的或許就是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繼續僵持。
實際上,與其說特朗普在和中國談貿易,不如說他更急于從中方那里找一個“臺階”下。
畢竟,“對等關稅”政策一直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的核心策略之一,但從目前來看,這一政策顯然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所以,現如今的特朗普,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與中國進行對話,并且需要一個能夠維護他顏面的談判結果。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亦提及,“在我們向前邁進之前,我們必須先緩和局勢。”
此言或許暗示了美方的某種窘境。
否則,特朗普不僅難以實現其“讓美國再次強大”的口號,反而可能使美國在國際上陷入孤立,自身也可能背負歷史評價的壓力。
另外,中國外交部在宣布此次會面時,還特意提及:“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
此言意有所指,既是提醒美方,也告誡那些仍在觀望的國家,不應期望中國會屈服,更不應試圖通過施壓迫使中國讓步。
中方已清晰表明,絕不會接受不平等的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