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國高發腫瘤之一,但其早期癥狀隱匿,易被忽視。廣東藥科大學廣州復星禪誠醫院腫瘤科五區王健主任指出,通過科學預防和規范治療,患者的生存質量可顯著提升。
食管癌早期常表現為吞咽時輕微哽噎感、胸骨后燒灼感或食物滯留感。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吞咽困難、體重下降、聲音嘶啞等癥狀。王健主任提醒:“若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尤其是40歲以上且有吸煙飲酒史的人群,務必盡早就醫。”
56歲的張先生因“吞咽粗硬食物時不適”就診,自認為是咽炎未重視。癥狀持續半年后,進食粥類也出現梗阻感,最終胃鏡檢查確診為食管中段鱗癌。王健主任團隊為其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通過術前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縮小腫瘤,后行微創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食管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
1、飲食習慣?:長期攝入燙食、腌制品、過量酒精;
2、慢性損傷?: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疾病未規范治療;
3、遺傳與環境?:家族史、維生素缺乏、亞硝胺化合物暴露。
王健主任強調:“改變‘趁熱吃’的習慣,戒煙限酒,增加新鮮蔬果攝入,可降低30%以上的發病風險。”
王健主任介紹:“胃鏡能直接觀察黏膜病變,超聲內鏡可判斷腫瘤侵犯深度,影像學檢查則幫助評估淋巴結及遠處轉移情況,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王健主任表示:“多學科協作模式(MDT)是當前的核心策略,通過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等多團隊協作,為患者選擇更好的合適個人的方法。”
王健主任提出三級預防策略:
一級預防?:戒煙酒、少吃燙食和加工肉類;
二級預防?:高危人群每1-2年行胃鏡檢查;
三級預防?:規范治療癌前病變,術后定期隨訪。
食管癌并非“不治之癥”,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如出現吞咽不適等癥狀,請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通過醫患共同努力,定能為生命筑起更堅實的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